我今天想给各位专家汇报的工作是我们“产城一体化”思维。去年的城市工作会议总结出来四个字,叫“聚焦内城”。我们需要一些改变,一些存量的挖掘。我们提出智慧海绵城市建设,实现三宜这个概念。这是我们之前做的一个研究。基于统计数字,新城的数量是非常规模巨大,而且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我觉得对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小区更加现实,包括落地等方面需要思考,还有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等应该有比较大的空间。新华网城市频道和海绵城市网开展这项工作,应该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抓到了现在的热点,也就是说适应自然、努力用自然的方式改变城市开发的模式
海绵城市对雨水的利用体现为六个字:渗、滞、蓄、净、用、排,这六个字体现了我们对雨水的态度先是“渗、滞、蓄”,“净、用”,最后才是“排”。海绵城市能够充分发挥场地的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消化作用,最终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在“渗、滞、蓄、净、用”的环节中,还存在着生态设施与灰色设施的区别。以“渗”为例,绿地可以实现雨水入渗,渗水管、渗井等灰色设施也能实现这个功能。海绵城市和绿色建筑都要求先考虑使用生态设施,当场地空间和下渗能力不够时再考虑使用人工设施。“渗、滞、蓄、净、用、排”体现了生态优先、绿色优先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