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目前被广泛应用到建筑行业中,那么混凝土外加剂是如何发展来的呢?这里为大家一步步讲解。
古时候的混凝土外加剂
在建筑材料中掺用化学物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据历史记载,公元258年曹操曾将植物油加人灰土中建造了铜雀台;宋代将糯米汁加入石灰中修造了和洲城墙;清朝乾隆年间曾用糯米汁、石灰和牛血建造了永定河堤。
19世纪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
19世纪30年代,美国E'W·斯克里彻取得了用亚硫酸盐纸浆废液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强度和耐久性的专利,拉开了现代混凝土外加剂的序幕。1948年我国华北窑业公司引进美国文沙引气剂,命名为长城牌引气剂,并成功应用于天津新港工程。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工程中开始应用自己生产的松香热聚物和松香皂类引气剂、亚硫酸盐纸浆废液塑化剂以及氯盐类防冻剂。1962年日本服部健一博士研制成功聚合度为10的茶磺酸盐甲甲醛缩合物并取得了专利权,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蔡系高效减水剂。1964年日本花王石碱公司将该产品正式命名为“麦地”(MT,一150)高效减水剂,并作为商品出售。同年,联邦德国研制成功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高效减水剂,命名为“美尔门脱”,并用这种减水率高达25%以上的减水剂,成功配制了坍落度达200mm以上的流态混凝土。
20世纪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将用于染料工业的分散剂NNO用于混凝土中。之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成了我国的蔡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高效减水剂NF。至今,蔡系高效减水剂已形成诸多品牌,如FDN,UNF,NF等,它是我国高效减水剂的最主要品种,约占减水剂的80%以上。这一时期,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主要是木钙和木钠)成为普通型减水剂的主要品种。据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统计,2000年我国减水剂产量已达25万t.
自从混凝土外加剂被广泛应用到建筑中,国家为了更好地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与应用,从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外加剂技术规范。
晟友建材混凝土外加剂在这里总结出常见的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范书籍。主要有: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一199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50119一2003),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一2000),《混凝土泵送剂》(JC473一2001),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 一1999)。 《混凝土防冻混凝土外加剂剂》(JC476一2001) 和 《混凝土速凝剂》(JC477一1992)等。这些规范的不断修订并正确贯彻,保证了混凝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混凝土外加剂简称外加剂。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按主要功能分为四类:
(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