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公精神好,从早到晚不睡觉,身体虽小力气大,千万人推不倒。你知道这个谜底是什么吗?是的,它就是不倒翁,你想知道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吗?走吧一起去探究秘密去。实验目的:1.了解不倒翁的结构2.通过探究不倒翁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实验重点:中小学生做实验了解不倒翁重心的原理实验认知:重心: 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地面附近物体每一微元都受地球引力和因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作用,其合力(即重力)方向大致指向地心。由于物体尺寸远小于地球半径,故可近似地把作用于一般物体各微元上的重力视为平行力系,物体的重心就是这平行力系的合力的作用点。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螺母、双面胶、老翁图纸、塑料半球。2)剪刀沿着老翁图纸的实线,剪下老翁图像。沿着虚线压折,用少许双面胶粘在压折的部分,把老翁图粘成一个“圆锥”的形状,用手轻轻调整好形状。3)用双面胶把螺母固定在底壳里的正中间的位置,少许双面胶粘在底壳圆口上一圈。4)把步骤2调整好的老翁图,小心的套在粘满双面胶的底壳的圆口的部位,一个简单漂亮的不倒翁就完成了。小结:把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摆弄,观察不倒翁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重心对于物体平衡性的影响,重心越低物体越平衡。提示:老翁图像一定是要沿实线剪开,虚线折叠,切不可沿虚线剪开。知识拓展:不倒翁原理解释: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越稳定。当不倒翁在竖立状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最低。偏离平衡位置后,重心总是升高的。因此,这种状态的平衡是稳定平衡。所以不倒翁无论如何摇摆,总是不倒的。不倒翁其重心低,属“稳定平衡”,是平衡的一种类型,即当失衡时能自动回复平衡的一种类型。 再比如像我们在科技馆看到的“锥体上滚”实验(右图所示),也是这个道理,由于锥体的形状和两边轨道的形状,使它的重心在下降,但看起 来好像在上升,向上滚与生活中的事实不符合。但它只是一种假像,看到它的本质,还是重心降低了,因此重心越低越稳定。在生活中为增加物体的稳定性,我们常采用加重下面的重量,如电扇底座话筒架、公共汽车站牌等。
你知道吗?
1 .三角形的重心就是三边中线的交点。2 .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3 .锥体的重心是顶点与底面重心连线的四等分点上最接近底面的一个。 4 .四面体的重心同时也是每个定点与对面重心连线的交点,也是每条棱与对棱中点确定平面的交点。
实验报告:通过中小学生做不倒翁科学实验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利用了重心不倒的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