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壁墙身部分的构成。其中
,最主要的部分是圈在线枋子
范围以内的墙心,称为
影壁心
。影壁有硬心和软心两种做法。
硬心做法是在心内贴砌斜置的方砖,采用磨砖对缝干摆做法,细致而讲究,为
使贴出的砖块整齐对策和那个,影壁心的长宽尺寸一定是方砖对角线尺寸的陪
住,如墙心横向要摆
6
块方砖,竖向摆
4
块方砖,那么,影壁心的宽、高就应是
砖块对角线尺寸的
6
倍和
4
倍。
方砖砖块的大小要根据所用方砖的型号尺寸而定,
如
尺二方砖
,
毛料尺寸为
384mm
见方,
经砍磨加工后,
尺寸可落在
350mm
,
对角线尺寸则为
490mm
左右。鉴定影壁心横向摆放
6
块,竖向摆放
4
块,则影
壁心尺寸应为
2940mmX1950mm
。
在设计施工中,
一般是先定出影壁心尺寸,
然
后确定砖块的大小。仍以上述情况为例,假设影壁心尺寸定为宽
2400mm
、高
1600mm
,横竖向分别摆放
6
块和
4
块方砖,则方砖的对角线长应为
400mm
,边
长应为
283mm
。去诶那个影壁心的尺寸,既要考虑影壁的总尺寸和影壁心与总
尺寸的关系,
又要考虑砖块的分格要求和摆砌要求,
有时需要砖块坐中,
有时可
以缝子坐中。
影壁心内有雕刻时,
还要考虑雕刻内容、
范围和砖块的分格要求和
摆砌要求,
有时需要砖块坐中,有时可以缝子坐中。影壁心内有雕刻时,还要
考虑雕刻内容、范围和砖块划分的关系,既要美观合理,又要方便施工。但不管
如何分块,影壁心内不应出现除
1/2
、
1/4
(斜裁)之外的零碎砖块,也应避免出
现上下、左右不对称的情况,特别是不能出现左右不对称的情况。
照壁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讲,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因为据说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
照壁上的空间较大,通常刻有不祥、志趣等外容的图案,也是身份位置的象征,图中照壁的中央花部位还附有砖匾,刻上了府名。而花墙的砖雕与照壁相比略小,图案内容则较为生动。
用于四合院的影壁有三种。一种是位于宅门里面,呈一字型迎门面而设
的影壁,又称
照壁
。这种影壁一般设在四合院东厢房南山墙位置。单独建造的,
称为
独影壁
;
镶砌在厢房山墙之上与山墙连为一体的,
称为坐山影壁。
第二种是
设在宅门外边的影壁,
这种影壁坐落在宅门对面,
与宅门有胡同相隔,
常见有两
种形式:
平面呈一字的一字型影壁和平面呈︹字形的八字形影壁。
这种影壁或与
对面宅院墙壁隔开一段距离,
或倚砌于对面院墙之外,
主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
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
给从宅门出来的人以整齐美观的愉悦感觉。
还有一种影壁,
斜置于宅门前脸的山墙墀头两侧,与宅门成
60°
或
45°
夹角,平面呈八字形,称
作
“
反八字影壁
”
或
“
撇山影壁
”
。这种反八字影壁,出去上述功能之外,还有拓宽
门前空间、衬托宅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