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依据、标准和施工规范:
1. 录音棚隔声门、窗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部标准GYJ26-86》;
2. 录音棚噪声控制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部标准GYJ42-89“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 》;
3. 录音棚混响时间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部推荐标准GYJ26-86“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 》;
4. 防火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标准GYJ33-88 “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
5. 录音棚空调、照明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标准GYJ43-90 “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照度)” 》;
6. 录音棚电气安装标准采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规范》GBJ232-82;
7. 录音棚管线布线标准采用《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规范》GB50312-2000;
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GBJ16-87;
9. 专业录音棚设计流程(思成SC2010-19);
10. 赛宾公式及SAIJIA建筑声学模拟软件;
11. 现场实测图纸。
二、录音棚技术指标:
声学设计规范要求录音棚的音质主要是“语言清晰、可懂度高,其次是良好的丰满度”,在主要使用条件下,具有相应于拾音要求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抑制影响拾音音质的声缺陷,如回声、颤动回声、低频嗡声等,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录音棚的现有状况,我公司认为录音棚的设计指标为:
录音棚宜用短混响,根据室内容积选择合适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要求平直。
声学技术指标:
房间名称 | 混响时间T60(秒) | 噪声评价曲线(NR) | 隔声门隔声量 (插入损失dB) | 隔声窗隔声量 (传声损失dB) | 快速语言传递指数(RASTI) |
录音棚 | 0.4+0.1S | NR-30 | >35 | >50 | >0.65 |
三、录音棚声学缺陷的处理:
1、噪声控制:
噪声的产生:
录音棚的噪声来自多方面。既有来自录音棚外的噪声,主要可分为二类
一类来自录音棚建筑之外,例如过往车辆、飞机等所产生的交通噪声;另一类来自建筑物之内,但又在录音棚之外的噪声,例如大声交谈声、上下班时的喧哗声;也有来自录音棚的内部噪声主要来自,灯光控制系统和录音棚工作时,摄像机的移动噪声和工作人员的走动噪声等。
噪声的传播:
噪声传入录音棚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噪声作用于墙壁、地板、天花板而产生振动,把声能辐射进录音棚;二是通过施工时留下的缝隙、没有密封的洞孔等经过空气传声传入录音棚;三是通过录音棚的墙面、顶面、或地面与外界的钢性联接通过固体传声而进入录音棚。
噪声的控制:
本录音棚的隔声问题主要是四周的墙以及窗户和进出的门。
对于上述问题的隔声主要采用下面方法:
主要在于采用不同隔声量的多材质复合型隔声墙(多阻尼轻质隔声墙)及对外的窗密封,这样处理基本可以隔绝外界噪声对录音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