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型气溶胶灭火技术
也叫钾盐类灭火技术,是气溶胶灭火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产品为由北京理工大学研制成功,此类气溶胶发生剂中主要采用钾的硝酸盐作为主氧化剂,其喷放物灭火效率高,但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钾离子,易吸湿,形成一种发黄发黏的强碱性导电液膜,这种物质对电子设备有很大的损坏性,故K型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不能使用于电子设备、精密仪器和文物档案场所。
目前在市场上使用正在逐渐减少。
S型气溶气溶胶灭火装置不能用于扑救下列物质的火灾:
①无空气仍能氧化的物质,如硝酸纤维,火-药等;活泼金属,如钾,钠,镁,钛等; 能自行分解的化合物,如某些过氧化物,联氨等。 金属氢化物,如氟化钾,氢化钠等。能自然的物质,如磷等。强氧化剂,如氧化氮,氟等。
②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
③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如影剧院、礼堂等。
④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火灾,如有爆炸粉尘的工房等。
⑤超洁净环境,如制药车间、蕊片加工场所、医疗间等。
普通型气溶胶
常称为K型气溶胶,据有较好的灭火效能,由于洁净度不高等原因,不能用具计算机房、配电房等电机设备场所。
S型气溶胶
相对于K型气溶胶,不仅具有较好的灭火效能,而且有较高的洁净度,气溶胶喷洒后的残留物对于电子设备的影响较少,现国内有些气溶胶生产厂家的S型气溶胶的洁净度已经可以完全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