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要品种的社会库存看,截至9月25日,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库存总量为1030.3万吨,降幅继续趋缓,较8月末减少34.5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1.26%。显示出市场供应压力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去库存化”的进程仍显缓慢。
近年来,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行业沉疴,国家也从审批等多个环节严控产能增长。但奇怪的是,钢铁 行业的产能越控制越增长。目前,国内港口库存依然在一亿吨以上徘徊,而全国的钢铁库存量大约在11亿吨,其中有2亿吨是富余的,短期内消化不了。这意味 着,未来5年内,中国即使不再生产钢材,都已经够用了。
李新创表示,尽管钢铁需求已经开始下降,行业也整体进入减量化发展阶段,但是今后钢铁的需求总量依然巨大,钢铁行业可以考虑以下6个发展方向:
一是从制造到服务。钢铁企业不再是简单地卖钢材,而是卖服务,钢铁产品是其服务的载体。
二是从国内发展到国内和国际协调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钢国,但目前还没有真正国际化的企业,钢铁企业要研究如何将产能真正“走出去”。
三是从简单扩大规模到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全方位的,包括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一系列创新。
四是从高耗能、高排放粗放发展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钢铁企业可将绿色采购、绿色运输(物流)、绿色制造、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整体考虑,形成“五位一体”,以提升整个钢铁行业发展的绿色水平。
五是从一元独大到适度多元,目前,钢铁行业已经具备这样的条件。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多元化大都做得不错,如宝钢、浦项、蒂森克虏伯等。但钢铁企业不能盲目发展多元化,而是要结合自身条件,搞适度多元、有效多元。
六是从无序盲目发展到有序发展。这需要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临期商品不写明
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消费者通常都会关注商品生产日期。尤其是在购买食品时,更是非常关注是否已临期或过期。且在处理临期商品时也比较规范,不仅会大幅降价,而且还会特别标注是“临期商品”。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很多主流电商在处理临期商品时却并不坦然。虽也会大幅降价,但却很少会写明是否为“临期商品”。面对此种情况时,消费者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先看用户评价再下单。如果是临期商品,用户的中差评价中肯定会包含相关信息。
此外,对于那些喜欢“囤货”的消费者来说,在收货时不仅需要关注商品是否完好,而且还要关注商品是否临期。如果真的遇到临期商品,并且卖家十分抗拒的话,不妨拨打电商400电话进行投诉反馈。通常消费者的诉求只要是合理的话,电商客服就会同意拒收,同时还不需要负担退货运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只有天猫[微博]超市等少数电商,承诺不低于商品保质期的四分之一。所以如果是在天猫超市买到临期商品,即便已签收也可通过旺旺进行拍照投诉,很快便可完成退款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