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种三合一过滤器的介绍
一种三合一过滤器,它主要由端盖1、壳体2、PP纤维滤芯3、活性碳滤芯4、中空超滤膜滤芯5组成,它的结构要点是:PP纤维滤芯3、活性碳滤芯4、中空超滤膜滤芯5均位于壳体2内,并且活性碳滤芯4与中空超滤膜滤芯5首尾相接装在PP纤维滤芯3内;在壳体2的进水端设置有端盖1,该端盖1内侧的凸台连接PP纤维滤芯3和活性碳滤芯4。该过滤器将三级过滤合并在一个筒体里,占用面积小,结构紧凑,外观简洁,可减少二次污染,制造成本低,更换方便。
过滤器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即已应用过滤技术于生产,公元前200年已有植物纤维制作的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法。他在造纸过程中将植物纤维纸浆荡于致密的细竹帘上。水经竹帘缝隙滤过,一薄层湿纸浆留于竹帘面上,干后即成纸张。
最早的过滤大多为重力过滤,后来采用加压过滤提高了过滤速度,进而又出现了真空过滤。20世纪初发明的转鼓真空过滤器实现了过滤操作的连续化。此后,各种类型的连续过滤器相继出现。间歇操作的过滤器(例如板框压滤器等)因能实现自动化操作而得到发展,过滤面积越来越大。为得到含湿量低的滤渣,机械压榨的过滤器得到了发展。
过滤器安装位置
⑴ 压力在140kg/cm2以下的一般低压装置中,常见只安装吸入过滤器,但也应安装回流过滤器及空气过滤器。
⑵ 压力在140kg/cm2以上的一般中、高压液装置中,普通用回流过滤器控制污染浓度。但对可靠性有特殊要求时,应并用高压管路过滤器。
⑶ 电磁比例控制阀或微小流量调整阀等为增加其可靠性,应设终端过滤器。
⑷ 使用伺服阀时,应努力降低系统的污染浓度,因此,应并用高压及回流过滤器;在大容量时,要设循环过滤器,更应在辅助管路上安装终端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