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耙齿间距。输送槽内的输送耙齿过少时会影响输送效率以致造成堵塞。
在这种情况下,可在输送带上增装耙齿,使其间距不大于250-300毫米。
输送带耙齿与底板间的间隙。玉米收获机的输送带张紧度及其耙齿与底板间的间隙直接影响输送效果。输送带过紧,耙齿与底板间的间隙过大,由槽口进入槽内的作物受耙齿的作用力减小,底部作物仅靠其他作物挂带移动,输送不彻底,时间一长,槽底堆积作物增多,被动轮上浮,当上浮到一定极限时,拥挤过来的作物开始由两条输送带中间的间隙挤入输送槽,就会造成堵塞。此时应将左、右两边的拉紧螺杆调低、调松。但也不能调得太松、太低,否则,不仅输送耙齿会敲打底板,而且输送带会在负荷增大时打滑,使线速度降低,输送效率减小,同样造成堵塞。由此可见,输送带过紧、过松、过高、过低都会引起堵塞,只有将其调至耙齿与底板间的间距为2-5毫米、被动轮外缘耙齿与槽口底板间的间隙为50-60毫米时,效果好。必要时可截短输送带。
现有的玉米悬挂式收获机大多将摘穗台的支架与拖拉机的前悬挂支架采用滑动联接或直接固定联接。玉米收获机在收获作业前,可以手工调整摘穗台的工作高度,但在作业中就不能随时控制摘穗台的升降,使得机器对行距的适应性和对倾斜倒伏玉米、低矮玉米的收获能力以及收获质量( 破损率高) 产生不利影响。
所需动力较大限制了机器的推广应用
要完成摘穗-剥皮-果穗收集-茎秆还田玉米生产全工艺,要求拖拉机功率大于44.1 kW(60马力),而现阶段我国农村44.1 kW的拖拉机并不多,限制了悬挂式玉米收获机的应用推广。
玉米收获机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最终大型设备走向智能化操作,价格也高高在上,即使补贴后也非适合普通百姓理想选择。近年来,背负式对行收获机型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投资少收益快已经被众多老百姓看好。但由于众多生产企业自身实力弱小,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甚至多数这类企业以改装和仿造为生存,为了争夺市场而降低了制造成本,批量冲击市场不但保证不了技术的稳定还压底同行业内的价格,致使有技术含量的新产品机具研发成本高、推广费用大等原因,也无力降低市场售价。好的机型因为成本、价格问题受到市场排挤,而外观漂亮却不稳定的机型悄然走到了市场的前沿,甚至进入了国家补贴目录其效果如何影响的是用户对整个收获机械行业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