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箍式可曲挠橡胶接头是程翔供水设备有限公司研制专利产品,采用卡箍来代替法兰盘和螺栓,使用时,可方便地将卡箍式橡胶接头的两管口分别套装在要边接的管道上,通过卡箍将橡胶接头与管道固定连接;拆卸时松开所述卡箍即可。从而达到补偿管道因胀冷缩,输水所产生的位移量之目的。它与一般的橡胶接头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卡箍式橡胶头节省了法兰盘和螺栓,节约了工程的开支。
2.卡箍式橡胶头管口处不需要翻边,简化了橡胶接头的生产工序,节约了原材料。
3. 卡箍式橡胶接头简化了安装维修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4.卡箍采用不锈钢制作,具有耐腐蚀等特点通径从DN50-400,压力等级从0.25mpa-1.0mpa
橡胶隔震垫的发展历史
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隔震技术的发现,周福霖结缘抗震减震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现场调查受到的启发。唐山大地震后第3天,他在被毁废墟中发现有两栋4层砖楼屹立未倒、仅沿地面滑动约0.4米,因为墙体下面一层柔软的防水油毛毡让大楼逃过一劫。“如果只给建筑做硬抗地震不行,可以让房屋变‘柔软’,地震的时候让房屋柔性的滑动。”周福霖从滑动的房屋中找到灵感。随后出国留学的他,在1982年与导师一起做了一个隔震房屋地震震动台模拟试验——把安装隔震层的四层楼房屋模型放在震动台上,发现不隔震的房屋遇强震就被破坏,隔震的房屋却能承受9级或更强的地震。
周福霖带着隔震减震新技术回国,1993年,在广东汕头市建成我国2一栋橡胶支座的8层隔震住宅,。在次年台湾海峡6.4级地震影响中,隔震楼在橡胶隔震层上缓慢摇摆,房屋结构在地震中保持弹性,没有任何损坏,只是轻微摆动。联合国工发组织为此在汕头召开国际会议,向世界各国推广了这种技术,称之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单球橡胶接头主要用于管道减少震动、降低噪音、伸缩性好,使用方便。单球橡胶接头又称橡胶软接头,软接头,减振器、管道减震器、避震喉等,是一种高弹性、高气密性,耐介质性和耐气候性的管道接头。该产品利用了橡胶的弹性、高气密性、耐介质性、耐候性和耐辐射性等有点,采用高强度、冷热稳定性强的聚酯帘子布斜交与之复合后,经过高压、高温模具硫化而成。单球橡胶接头是由织物增强的橡胶件与平形活接头,它是一种高弹性、高气密性、耐介质性和耐气候性的管道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