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石到底值多少钱呢?哪些因素决定松石的价格?很多文玩爱好者都会关注这个话题。小编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行业内的秘密,给大家解释一下影响绿松石价格的一些因素。
1.硬度和密度
其实决定绿松石价格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硬度和密度,它直接反应出了绿松石的瓷度和光泽度。很多才入行的新手玩家觉得颜色才是最重要的,其实硬度和密度才是王道,这个才是决定松石价格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行业内人士都知道,一个普通的绿料,当它达到高瓷的时候,价格比普通的蓝料就要高上很多了。
2.颜色
绿松石的颜色有很多种,如深绿、墨绿、淡绿、白蓝、淡蓝、深蓝、高蓝,其中以高蓝为至佳。一般的能达到高蓝的绿松石必是高瓷,如果绿松石的瓷度达不到高瓷的话,再蓝也不会泛光,也就不能称之为高蓝。
3.品相
同等材质绿松石做成的饰品,品相好、干净无铁线的比表面附生矿多、有疤有裂的价格要高许多。品相好的松石作为饰品佩戴,可以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作为收藏品来说也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因此绿松石品相是松石玩家选择宝贝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当然也是决定松石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4.雕刻成本
首先,从成品损耗率来说,损耗率越大,成品价格越高。品相差不多的松石,圆珠比桶珠、算珠贵,大直径的珠子比小直径的珠子贵。形成价格差异的原因要从绿松石的的矿层结构说起。绿松石的矿床大多都是鸡窝状,整块的大料比较少,一般能作为雕刻的大料子,商家基本都是拿去雕刻了,很少用来做珠子,因为做珠子太废料了。所以市面上大直径的珠子比小直径的珠子贵是无可厚非的。圆珠比桶珠、算珠贵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制作圆珠的过程中料子的损耗率比制作桶珠、算珠的大一些。其次,从雕刻工艺复杂度来说,雕刻过程越复杂、雕刻工艺越精细,成品价格越高。绿松石本身易碎易失水的特性决定了松石雕刻工艺难度比其他宝石要大很多。尤其对于天然原矿松石来说,雕刻过程中各种工序都有严格要求,一旦稍有差池,轻则雕件质量大打折扣,重则整个雕刻料都废了。
5.松石成品优化与否
天然原矿的价格比优化处理的松石价格高。松石做优化处理的原因是毛石本身达不到松石雕刻件硬度、颜色、品相的要求,因此做的一些补救措施。从材质上说,天然原矿松石要比优化处理过的好,价格自然要贵很多了。
天然原矿的,是越蓝越好的,一般的绿色和淡绿色的价格在几百克价左右,越蓝价格越高。
蓝度于硬度是想匹配的,一般高蓝的绿松石,密度也会很高。以下几种方法供松石爱好者参考:
一、鉴别绿松石的真假和优化就不得不讲到绿松石的颜色,绿松石的颜色细的来说有几百种,但是常见的有蓝色、浅蓝色、蓝绿色、绿色、黄绿色、浅色几种,因为是自然形成,所以颜色一般分布不是特别均匀,而且一般都有铁线,没有瑕疵的绿松石很少见,价格也很贵,一般现在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喜好,经常会对松石进行人工优化,使绿松石看起来很美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鉴别绿松石:
1、看颜色是否过分均匀,有颜色过渡的地方,过渡是否自然、均匀。
2、一般表面干净的优化绿松石,表面都会有很多白色的斑点,行业称“飘白花”。
3、可以看珠子的孔道部分,颜色和表面的颜色是否一致,原矿的绿松石孔道和表面颜色会有一定差别的,而优化的松石,由于是加胶的,所以颜色会比较一致。
4、可以用蘸氨水的布擦拭下绿松石,如果掉色则是假的。
二、看光泽鉴别,原矿的高瓷绿松石,经过打磨后,会犹如瓷器一样,而优化的松石和假冒的松石在瓷度上会大打折扣,目前市场上的优化(微沁)珠子的光泽和原矿的光泽非常接近,通过光泽鉴别绿松石的方法:
天然高瓷的绿松石光泽有瓷器的质感,而优化处理后的松石在光泽上偏塑料光泽。
三、水测法鉴别,将松石的一部分放在水中,另一部分露出水面(露出部分不能沾水)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浸在水中和没有浸在水中的两部分之间的变化,是否有明显的分层线(简称水线)通过观察水线是否明显能,看出珠子的孔隙是否被胶水堵住(即沁胶、灌胶、封蜡),但是观察水线的方法不能通用,在鉴别密度一般或者较差的绿松石可以用这个方法,只能作为判断绿松石是否经过优化的参考
四、看铁线鉴别,是否有铁线就是真的绿松石呢?不一定,因为有些仿冒的绿松石会人工的加入铁线,这样人工加的铁线,在走势和分布上会显得很呆板,在铁线的粗细上也会显得过于一致;真正的绿松石铁线是往内凹的,而人工制品则是往外凸的。
古人有云:玉,石之美者。千百年来,玉以其独有的品性,备受人们推崇。被誉为“成功之石”的绿松石是我国传统玉石之一,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自古以来深受中外人士的重视和崇尚。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绿松石饰品发现于埃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绿松石也是我国使用最早的玉石材料之一,作为玉制品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从近年来我国考古出土文物中可知,8000年以来各时期的遗址墓地均有绿松石制品出土,而且有的出土量非常之丰富,可见,在中国玉文化历史中,绿松石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由于绿松石性质特殊,质地较为松软,硬度均值5.5-6.5之间,再加上开采工艺的限制,使绿松石在 以往多以镶件为主,自旧石器时代至清中晚期以前,绿松石的镶嵌从陶器、骨器、青铜器发展到金银器,绿松石的雕件作品较少,且相对其他玉种,加工简单,体型较小。如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距今6500-4400年)遗址中出土两件绿松石制成的28厘米长的鱼形饰物、1979年出土于辽宁喀左县红山文化东山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鸟形饰等。
随着开采工艺和雕刻工艺日趋成熟,至清中晚期,绿松石的雕刻艺术品逐渐增多,其造型多样,题材丰富,制作精美,艺术性强,块度变大,多见于清代绿松石山子。
我国清朝的朝珠也有绿松石的身影,朝珠虽然是装饰品,但一般官员和普通百姓也是不能随意佩戴的,皇帝皇后才能佩戴的朝珠。
新中国成立后,绿松石制品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雕刻摆件上,因新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机械的使用,开采的原石越来越大,雕刻摆件尺寸也比清代更大。同时,因绿松石与众不同的玉石特性,在玉器雕刻业逐渐形成特有的分支---绿松石雕刻,出现了一大批绿松石雕刻工艺大师。
20世纪50-60年代。北京工美集团集中了包括潘秉衡等“北京四杰”在内的56位著名大师,继续保持了清末至民国初期的艺术风格,在雕刻技艺上有了新的突破。
<img 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