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30年代,又出现了探讨用声波测量液体和气体的流速的方法声波测量流量的方法,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未获得很大进展,直到1955才有了应用声循环法的马克森流量计的问世,用于测量航空燃料的流量。
1945年,科林用交变磁场成功的测量了血液流动的情况。
20世纪的60年代以后,测量仪表开始向精密化、小型化等方向发展。例如,为了提高了差压仪表的精.确度,出现了力平衡差压变送器和电容式差压变送器;为了使电磁流量计的传感小型化和改善信噪比,出现了用非均匀磁场和低频励磁方式的电磁流量计,此外,具有宽测量范围和无活动检测部件的实用卡门涡街流量计,也在70年代问世。
流量计发展现状
流量计技术停滞不前的较大原因是缺乏国家在这行业体制机制强有力的支持,造成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缺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熟悉、精通各学科交叉的综合型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低下,自主知识产权匮乏。具体表现在国产高端自动化产品奇缺,市场竞争力不强。
人才的竞争是就是技术的竞争,国家只有大力培养这方面的技术型人才,大力创新,快速的产品更新换代,才能促进流量计的发展。
美国早在1886年即发布过第.一个TUF专利,1914年的专利认为TUF的流量与频率有关。美国的第.一台TUF是在1938年开发的,它用于飞机上燃油的流量测量,只是直至二战后因喷气发动机和液体喷气燃料急需一种高精度、快速响应的流量计才使它获得真正的工业应用。如今,它已在石油、化工、科研、国防、计量各部门中获得广泛应用。
流量测量最早是由瑞士人开始的,在1738年,瑞士著名的物理学家丹尼尔·伯努利以伯努利方程为基础,利用了差压法测量了水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