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施行国度学问产权战略以来,我国学问产权快速开展。以专利为例,我国创造专利申请量自2011年以来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目前创造年申请量、国内有效创造专利具有量都打破了“一百万件”。
但是,我国专利的创新效益与学问产权大国的位置不相匹配。如何盘活这些专利资源,不只成为企业等市场主体的重要目的,也成为国度学问产权部门的重点工作。日前,以“增强学问产权运营,开辟学问产权强企之路”为主题的2016年第十届中国专利周在全国举行,记者就如何增强企业的专利运营,完成学问产权价值的最大化采访了相关专家。
让学问产权变成“真金白银”
“专利运营让创新更有价值,详细形式包括专利答应、转让、融资、作价入股、专利规范化等。”国度学问产权局学问产权开展研讨中心研讨员谢小勇说,比方2015年福田汽车以评价价值20亿元的专利答应运用权出资入股与戴姆勒公司协作,成为专利运营的大赢家。
“专利运营能让学问产权变成‘真金白银’,中国很多优秀企业已尝到了甜头。”国度学问产权局学问产权开展研讨中心主任韩秀成承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具备学问产权优势的企业经过带来了令人注目的经济效益。如华为公司,截至2015年底在全球范围内累计取得受权专利50377件,为华为展开专利答应、专利诉讼、专利规范化等运营提供了支撑,如今华为与美国苹果公司签署了互相的专利答应协议,每年向苹果公司收取数亿美圆的专利费,演出了国产手机企业的逆袭。
“我们搭建了平台,就是要让企业的创新更有价值。”国度学问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雷筱云引见,国度学问产权局同财政部以市场化方式展开学问产权运营效劳试点,确立了在北京建立全国学问产权运营公共效劳平台,在西安、珠海建立两大特征试点平台,并经过股权投资重点扶持20家学问产权运营机构。
加快专利技术施行转化
近年来,我国量和受权量快速增加,成为学问产权大国。
“在庞大的专利总量背后,有相当一局部专利与市场脱轨,并没有明显表现为产业竞争的优势。为理解决技术创新与企业开展‘两张皮’的现象,自2012年开端,国度和中央都密集出台了系列促进专利运营的政策措施,加快专利技术的施行和转化,鼎力推进专利买卖、专利质押融资等开展,鼓舞构建专利产业联盟,成立一批专利运营基金等。”韩秀成说。
国度学问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现,我国专利运营快速开展并获得一定效果:2015年在国度学问产权局备案的专利答应、转让和质押达13.7万件,较2014年增长19.1%。作为专利运营的重要方式,专利质押融资等也日趋活泼:去年我国学问产权质押融资总额到达931.72亿元,其中专利质押融资金额打破560亿元,惠及两千余家企业。
专利质量需求进步
“固然我国专利运营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短板,比方目前我国广阔中小企业仍面临专利运营的认识淡薄,对专利运营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缺乏;可运营的专利不多;专利运营人才缺乏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讨所研讨员李顺德承受记者采访时说,“另外,在决议专利运营成败的中心要素中,有效专利资产的数量和质量是前提条件,很多企业的专利质量并不高。在相关政策导向的刺激下容易产生投机和专利资产泡沫等现象。”
“专利运营需求一个系统处理计划,需求前期大量的创新投入。”韩秀成说,为了进步专利运营的效益,应当在确保有效专利的范围和质量的根底上,在专利价值链的构成、提升和完成各个环节推进专利资产市场运作的资本化,经过打造高素质的专利运营人才队伍,系统谋划专利资本化运作的战略和战略。
“具有高质量的专利后,专利运营还能够经过专利答应、专利保险、专利担保、专利诉讼等取得收益。以高通公司为例,其专利收益主要经过技术答应受权协助企业应对专利侵权诉讼,收取专利答应运用费;还有依托专利和技术上的实力,为企业提供技术上的保险,收取专利保险费用。”谢小勇说。
来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