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分离蛋白是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生产而成的高质量蛋白质,采用的工艺为酸沉提工艺,蛋白含量超过90%。它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比牛奶、鸡、肉类食品更具营养价值。并且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凝胶性和吸水吸油性等多种功能特性。可广泛用于面制品、肉制品、饮料、医药、保健品等行业。大豆分离蛋白广泛应用于肉糜火腿肠、乳化肠类。普通型粉状大豆分离蛋白,喷涂磷脂,具有良好的防飞扬效果,广泛应用于西式火腿、烤肉、海产品,为滚揉型大豆分离蛋白
性状与用途:产品呈粉末状,含蛋白质85-90%,具有凝胶性、乳化性、保油性、持水性等功能性质,改善了食品的加工性能和风味,又提高了食品加工的经济价值。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肉灌制品,如西式火腿肠、火腿、红肠、烤肠等,既增加了肉制品的保油持水性和适口性,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如用于乳制品,可以提高乳制品的蛋白含量,增加营养;如制做大豆蛋白饮料,具有良好的调配性,可制成各种水果口味、可可味等。
标准:
项 目 | 质量指标 |
蛋白质(N*6.25) % | ≥90 |
氮溶解指数 | ≥88(可调) |
脂肪% | ≤1.0 |
水分% | ≤7.0 |
灰分% | ≤5.5 |
细度(100目筛)% | ≥95 |
菌落总数 个/克 | <30000 |
大肠杆菌 个/100克 | <30 |
沙门氏菌 个/克 | 阴性 |
乳化性: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2.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分离蛋白的吸水力比浓缩蛋白要强许多,而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分离蛋白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水分保持能力为14g水/g蛋白质。
3.吸油性: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或脂肪结合的作用。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分离蛋白的吸油率为154%。
4.凝胶性:它使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塑性和弹性既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剂、糖及其它配合物的载体,这对食品加工极为有利。
5.发泡性:大豆蛋白中,分离蛋白的发泡性能最好。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发泡性,可以赋予食品以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口感。
6.结膜性:当肉切碎后,用分离蛋白与鸡蛋蛋白的混合物涂在其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易于干燥,可以防止气味散失,有利于再水化过程,并对再水化产品提供合理的结构。
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
1.碎肉制品
碎肉制品属于大众普通肉制品,SPI使用量少。对于肉饼、碎肉丸、饺子、包子及烧卖等碎肉制品,通常用烤、炸、蒸、煮方式加工,加工温度较高。采用搅拌方式加入SPI,主要是利用其吸水、吸油特性教好,作为添加物料来改善产品质地(减少脂肪游离),增加得率,降低成本,提高营养价值。
2.块肉制品
块肉制品是指整块或大块肉制品。使用SPI,主要是利用其保水性、凝胶性,以提高产品质地,改善组织特性(切面、嫩度、口感)、表面形态,减少脱水收缩和稳定产品得率。通常小型块肉制品(不超过6cm厚)采用滚揉方式加入,大(整)块肉制品采用注入腌制液方法加入,即将8%左右的SPI分散于腌制液中,然后将这种液体强制注入肉块中,使腌制液完全浸透到肌肉组织中。采用这种方法,可增加得率20%,并大大缩短浸腌时间。一般用量为:鸡块7.5%,波罗纳肠1.8%,组合火腿2.85%。
3.乳化类肉制品
乳化类肉制品指的是肉糜香肠、火腿、咸牛肉等。添加SPI,主要利用其结合脂肪和水的能力,并与盐溶性肉蛋白形成稳定的乳化系统和填充性,在保持成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淀粉等物料添加,降低瘦肉比率,提高产品质地、得率和蛋白质指标,增加脂肪添加量和产品热加工稳定性,降低成本。香肠中加入大豆蛋白,可提高肉类中水分和脂肪的固着力,并与淀粉凝在一起,作为稳定剂存在于脂肪乳化液中。午餐肉里把大豆蛋白加入肉末中与其它成分能较好地混合,并膨胀成一个完整的块装。在熟火腿中使用大豆蛋白作熏烤液,不仅可增加蛋白质量,而且还改进了持水能力,使产品含汁、鲜嫩。通常采用高速斩拌方式加入,添加量主要受SPI质量、具体品种及热加工后的滋气味和色泽影响,一般鱼松肉7.00%,猪肉香肠5.00%,SPI:水:脂肪为1:5:5。实验表明,添加SPI的火腿肠比不添加SPI的火腿肠,产品蒸煮收缩程度小得多,产品更加多汁,肉质更加细嫩、口味细腻。据资料报道,把大豆分离蛋白、水、盐溶液注入火腿中,经揉制加工,每100g生火腿可生产135g热火腿,而且口感和味道俱佳。从营养学角度看,大豆蛋白的氨基酸含量低,添加到肉制品中,可以起互补作用,成为更为理想的高级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