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蜡的使用方法
抛光膏(抛光蜡,抛光皂,磨光蜡)用于金属,塑胶工艺品,树脂,仿瓷美耐皿,木器漆面等产品抛光的一种性能类似于肥皂的磨料。
由油料和粉料两部分按照科学配比制成。使用时,须先把抛光膏顺着抛光轮转动的方向擦拭均匀,然后将被抛工件拿来与抛光轮做抛物线运动。
常用的抛光工序分为:
(1)粗抛:一般由黄色抛光膏配合布质粘砂轮使用,为抛光的首道工序,目的是打掉工件表面的砂眼,毛刺,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
(2)中抛:一般由紫色抛光膏配合麻轮使用,为抛光的第二道工序,目的是平整工件表面深度清除工件表面残留的砂眼或砂印。
(3)细抛:一般由绿色抛光膏或白色抛光膏配合纯棉布轮使用,为抛光的尾道工序,抛后工件呈镜面或高光效果。区别为前者带青光,后者带白光。如果要求不高的,可以使用白色抛光膏即可,因为它的价位通常较低。
常用的有四种:
(1)白色抛光膏。由硬脂酸、脂肪酸、氧化铝粉、单甘脂、石蜡、羊毛脂等配合而成。主要成分是氧化铝。适用于任何材质的精细抛光。
(2)黄色抛光膏。由硬化油、凡士林、松香、石英粉、氧化铁黄等配合而成。主要成分是长石。适用于金属或非金属的粗抛。
(3)绿色抛光膏。由硬脂酸、单甘脂、蜂蜡、石蜡、羊毛脂、适量氧化铬绿和出光较好的氧化铝粉等配合而成。主要成分是氧化铬绿和氧化铝。适用于任何工件的镜面抛光。
(4)紫色抛光膏。由松香、凡士林、石蜡、棕刚玉微粉或磨削力较强氧化铝粉、氧化铁红等配合而成。主要成分是棕刚玉微粉或氧化铝粉。适用于任何金属或非金属件的中磨等。
馥昌抛光材料有限公司
如何解决抛光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抛光过度
在日常抛光过程中遇到的大问题就是“抛光过度”,就是指抛光的时间越长,模具表面的质量就越差。发生抛光过度有二种现象:即是“橘皮”和“点蚀”。抛光过度多发生于机械抛光。
2.工件出现“橘皮”的原因
不规则粗糙的表面被称为“橘皮”,产生“橘皮”有许多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模具表面过热或渗碳过度而引起,抛光压力过大及抛光时间过长是产生“橘皮”的主要原因。比如:抛光轮抛光,抛光轮产生的热量会很容易造成“橘皮”。较硬的钢材能承受的抛光压力会大一些,相对较软的钢材容易发生抛光过度,研究证明产生抛光过度的时间会因钢材的硬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3.消除工件“橘皮”的措施
当发现表面质量抛得不好时,许多人就会增加抛光的压力和延长抛光的时间,这种作法往往会使表面的质量变得更差。
可采用以下的方法去补救:
(1)把有缺陷的表面去除,研磨的粒度比先前使用砂号略粗一级,然后进行研磨,抛光的力度要比先前的低一些。
(2)以低于回火温度25℃的温度进行应力消除,在抛光前使用最细的砂号进行研磨,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最后以较轻的力度进行抛光。
4.工件表面“点蚀”形成的原因
由于在钢材中有些非金属的杂质,通常是硬而脆的氧化物,在抛光过程中从钢材表面被拉出,形成微坑或点蚀,产生“点蚀”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抛光的压力过大,抛光时间过长。
(2)钢材的纯净度不够,硬性杂质的含量高。
(3)模具表面生锈。
(4)黑皮料未清除。
5.消除工件点蚀的措施
(1)小心地将表面重新研磨,砂粒粒度比先前所使用的粒度略粗一级,采用软质及削锐的油石进行最后步骤的研磨才再进行抛光程序。
(2)当砂粒尺寸小于1mm应避免采用最软的抛光工具。
(3)尽可能采用最短的抛光时间和小的抛光力度。
结束语:模具制造过程中型腔的抛光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它关系到模具的质量和寿命,也决定制品质量的好坏。掌握抛光的工作原理和工艺过程,选择合理的抛光方法,可以提高模具质量和寿命,进而提高制品的质量
金刚石研磨膏分为水溶性研磨膏和油溶性研磨膏。
油溶研磨膏润湿性好,磨削力、磨削热小、主要用于加工光洁度高硬质合金等高硬合金材料的零件,仪器仪表、量具、刃具、磨具等。水溶研磨膏粘度小,易排削、加工效率高,主要用于加工稍腐蚀金属,线路板,玻璃、陶瓷、宝石、玛瑙等非金属硬脆材料制品。
金刚石研磨膏均采用进口高品级大颗粒金刚石晶体为原料,采用先进的粉体制备技术分选出粒度分布极窄的金刚石微粉(纳米和微米级),严格受控的纳米和微米级的单晶金刚石晶形控制系统,让每一颗粒子的近似圆值都近乎完美,成功参与研磨与抛光过程,得到更高质量再现性。金刚石均匀分布在膏状载体中,具有自润滑功能,适用于手动精抛光,合适硬度低的样品。可以对表面不规则(凹槽等)的金相试样材料进行快速抛光,使用方便。
人造金刚石研磨膏是用精选优质金刚石微粉磨料和膏状结合剂,着色剂,防腐剂,香精等制成的一种软磨膏, 适用于玻璃、陶瓷,宝石,硬质合金等高硬度材料制品的量具、刃具光学仪器及其他高光洁度工件的研磨,抛光加工。也适用于上述材料制成的难以用砂轮工具加工的异型工件。
膏体分水溶和油溶两种,具有很好的润滑和冷却性能。金刚石微粉强度高,粒度均匀磨削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