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钢长钢公司对下半年第2批降本增效任务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从10月份开始,在前期下达的1.2亿元降本任务的基础上,第4季度每月增加1500万元的降本任务,共计4500万元。
为消化外部市场继续恶化带来的减利因素,守住首钢总公司下达的“红线”经营目标,该公司将实施内部加压,在已取得的降本增效成果的基础上,坚持指标不倒退,月月有进步;坚持供销两头跑赢市场;坚持对标攻关指标进步;坚持项目快上快干,早日见效;坚持严考核、正激励的原则。
未来钢铁行业将处于减量化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也必然身处其中。在这个大环境下,国企改革被赋予了更多含义,它寄托着钢铁人转型发展的希望。
钢铁行业的发展需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调整重组。钢铁行业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减少无序竞争;同时,进一步提升 产业层级,运用先进技术、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重大装备产业升级换代,淘汰落后产能。
在减量化发展时期,钢铁行业的发展至少要遵循3个原则:一是市场化,即政府要创造 环境,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二是全球化,我们产能要“走出去”,特别是借“一带一路”政策实施更好地“走出去”;第三是可持 续化,要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三方面国企改革都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破产案——海鑫公司破产案终于尘埃落定,但却给众多债权人留下莫大的遗憾。
9月25日,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分别向海鑫集团、海鑫集团管理人及建龙集团送达了民事裁定书,批准了海鑫集团破产重整计划,终止了海鑫集团重整程序。据悉,河北建龙集团将对海鑫集团实施并购,以其子公司吉林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并购主体,以对海鑫集团实际出资及借款等形式支付不低于37.28亿元的资金,作为其偿债资金。海鑫集团将债务全部剥离,进行破产重整。破产重整计划获批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曾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由于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不景气、金融部门抽贷以及内部管理等因素影响,海鑫集团于2014年3月19日被迫全面停产。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11月12日正式裁定受理了海鑫集团重整申请。自此,这起欠款数额巨大的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破产案吸引了众多眼球。
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6月11日,海鑫正式向政府申请破产重整。2014年11月份,山西运城中院先后裁定受理了债权人提出的对海鑫集团5家公司的重整申请,并指定海鑫集团清算组担任重整管理人,今年4月10日,运城中院又分别裁定了这5家企业合并重整,随后,整个海鑫集团绝大部分员工停薪放假,仅留下技术骨干及必要的行政人员共约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