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固态氧化铝的密度近似于铝熔体的密度,在进入铝熔体内部后,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才会沉至坩埚底陪。而铝熔体被氧化后形成的氧化铝膜,却仅与铝熔体接触的一面是致密的,与空气接触的一面疏松且有大量直径为60--100A的小孔,其表面积大,吸附性强,极易吸附在水汽,反有上浮的倾向。因此,在这种氧化膜与铝熔体的比重差小,将其混入熔体中,浮沉速度很慢,难以从熔体中排除,在铸件中形成气孔太夹杂。所以,转送铝熔体中关键是尽量减少熔融金属的搅拌,尽量减少熔体与空气的接触。采用倾转式坩埚转注熔体时,为避免熔体与空气的混合,应将浇包尽量靠所炉咀,并倾斜放置,使熔体沿着浇包的侧壁下流,不致直接冲击包底,发生搅动、飞溅等。采用正确合理的浇注方法,是获得优质铸件的重要条件之一。生产实践得,注意下列事项,对防止、减少铸件缺陷是很有效的。
铝合金历史发展
氧化铝在1808年在实验室利用电解还成为铝材,于1884年即被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在美国华盛顿纪念碑尖顶上至今;铝材加入各种金属元素合成的铝合金材料已被建筑工业广泛应用在各环节上。1908年美国铝业公司发明电工铝合金1050,并制成钢芯铝绞线,开创高压远程输电先锋。1915年美国铝业公司发明2017合金,1933年发明2024合金,使铝在航空器中的应用得以迅速扩大。 1933年美国铝业公司发明6061合金,随即创造了挤压机淬火工艺,显著扩大了挤压型材应用范围。1943年美国铝业公司发明了6063合金及7075合金,开创了高强度铝合金的新纪元。1965年美国铝业公司又发明了A356铸造铝合金,这是经典铸造铝合金。随着对铝合金材料方面的研究深入,高强铝合金(2000、7000系列)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商用飞机上的使用量已经达到其结构质量的80%以上,因此得到全球航空工业界的普遍重视。铝合金开始逐渐应用于生活,军事,科技方面。
铝合金板材按表面处理方式可分为非涂漆产品和涂漆产品两大类。1) 非涂漆类产品 (1) 可分为锤纹铝板(无规则纹样)、压花板(有规则纹样)和预钝化、阳极氧化铝表面处理板。(2) 此类产品在板材表面不做涂漆处理,对表面的外观要求不高,价格也较低。2) 涂漆类产品(1) 分类:按涂装工艺可分为:喷涂板产品和预辊涂板;按涂漆种类可分为:聚酯、聚氨酯、聚酰胺、改性硅、环氧树脂、氟碳等。(2) 多种涂层中,主要性能差异是对太阳光紫外线的抵抗能力, 其中在正面最常用的涂层为氟碳漆(PVDF),其抵抗紫外线的能力较强;背面可选择聚酯或环氧树脂涂层作为保护漆。另外正面还可贴一层可撕掉的保护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