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必须做好房屋工程的管理维护工作,这对确保防水的使用年限很重要,在目前的建筑使用中,这方面的工作相当欠缺。因管理维护不善而造成屋面渗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
(1)房屋管理部门无专人对屋面进行定期检查,对一些局部出现的缺陷未及时进行处理,天长日久导致缺陷扩大、裂缝发展、节点破坏,屋面渗漏。
(2)屋面无人定期清扫,疏通天沟、檐沟和排水口。水落管堵塞,屋面长期积水,使防水层脱层、腐烂。有的屋面因长期不清扫,植物滋生,植物的根茎扎入防水层中,而使防水层遭到破坏。
(3)近年来不少工程交付使用后,又在屋面上增设电视天线、灯箱、太阳能热水器、广告标语牌等设施,在屋面防水层上施工操作,凿眼打洞,使防水层局部受到破坏,却又未能及时修补。
(4)有的住户在非上人的卷材防水屋面或涂膜防水屋面上养殖家禽;或在屋面上堆放杂物、垃圾、盖小房,这种问题长期无人过问和处理,加快了防水层的腐烂和损坏。
建筑屋面防水渗漏的防治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影响建筑屋面防水工程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治理措施也应该是综合性的。
在防水材料方面
屋面防水施工使用的材料应满足《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中对防水材料的技术性能要求,而且防水材料必须经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指定的检测单位抽样检验认证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市场’,;同时进入施工现场的防水材料必须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抽样复试。
为了保证我国建筑市场上防水材料的质量,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在防水材料的研究、生产和应用中,不但要注重主体材料的研发,同时也应加强和完善其配套材料的开发。
(2)科学、客观、及时地介绍和宣传各种防水材料的性能、功能,以便设计、施工人员能够正确、合理选用防水材料来进行设计、施工。
(3)大力发展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提高防水技术整体水平。大力发展弹性体、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积极推广高分子防水卷材,努力发展环保型防水涂料,研究开发高档建筑密封材料;增加中高档防水材料的市场占有率,实现防水材料产品系列化、配套化和应用技术系统化,提高我国建筑防水技术的整体水平。
(4)限制和淘汰落后产品,规范防水工程应用技术。
(5)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促进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国家要重点扶持一批技术与工艺设备好且生产能力强的企业,促进其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6)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鼓励大中型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和专业施工单位与科研院所相结合,推动防水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的研究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工作;鼓励开展防水成套技术的研发工作,大力发展防水应用技术系统;加强研究开发各种检测用仪器设备,不断提高防水材料产品质量检测水平;加强信息与技术交流,总结国内外防水技术的发展与经验。
在防水设计方面
(1)设计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技术规范,重视建筑屋面防水设计,提高建筑屋面防水设计水平。认真学习贯彻执行防水技术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条文的各项规定。合理确定防水等级,周密制订防水方案,择优选用防水材料。
(2)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现场施工,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特点、工程所在地区自然条件等,按照屋面防水设计等级的设防要求,进行防水构造设计,重要部位应有“详图”。对屋面排水系统、保温隔热系统也应通过计算确定,而不能像过去那样仅凭经验或写上“二毡三油”几个字就完事。综合考虑屋面防水体系,在做好防水层的同时,也应减小其它因素对防水的影响,如增强对基层裂缝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延缓或推迟开裂时间;同时也增强对变形能的释放措施,尽量降低基层结构变形、干缩及温差变形等外部因素对屋面防水层的限制程度。
(3)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训,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素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从事防水设计人员学习掌握屋面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各类防水材料产品标准和现代防水知识,以便设计人员能够针对产品性能与施工要求,选用相应的防水材料的基本性能和施工技术。
(4)加强对屋面节点构造的研究,加速节点做法的更新,以便节点构造做法与防水材料、施工工艺同步、协调发展。
(5)规范建筑防水设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防水设计的监督和管理。
在防水施工方面
(1)加强施工管理,确保防水工程质量。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快专业化防水队伍建设。
防水施工工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企业承担,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招投标方式采购建筑防水材料;对于重大工程的防水工程施工图,应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执行办法》进行审查,未通过审查的施工图不能作为施工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