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民营企业破产案——海鑫公司破产案终于尘埃落定,但却给众多债权人留下莫大的遗憾。
9月25日,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分别向海鑫集团、海鑫集团管理人及建龙集团送达了民事裁定书,批准了海鑫集团破产重整计划,终止了海鑫集团重整程序。据悉,河北建龙集团将对海鑫集团实施并购,以其子公司吉林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并购主体,以对海鑫集团实际出资及借款等形式支付不低于37.28亿元的资金,作为其偿债资金。海鑫集团将债务全部剥离,进行破产重整。破产重整计划获批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曾是山西省规模的民营企业。由于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不景气、金融部门抽贷以及内部管理等因素影响,海鑫集团于2014年3月19日被迫全面停产。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11月12日正式裁定受理了海鑫集团重整申请。自此,这起欠款数额巨大的国内的民营企业破产案吸引了众多眼球。
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6月11日,海鑫正式向政府申请破产重整。2014年11月份,山西运城中院先后裁定受理了债权人提出的对海鑫集团5家公司的重整申请,并指定海鑫集团清算组担任重整管理人,今年4月10日,运城中院又分别裁定了这5家企业合并重整,随后,整个海鑫集团绝大部分员工停薪放假,仅留下技术骨干及必要的行政人员共约800人。
“十一”长假后的首个交易弹基础不牢。
基建项目推进状况不尽如人意
近期虽然基建项目批复量增多,不过项目推进状况整体低于预期。10月8日,审计署发布了2015年8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根据公告,部分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缓慢以及财政沉淀资金收回等仍是主要问题。据《每日经济新闻》的道,审计的建设项目中有193个(占23.7%)实施进度明显滞后,涉及投资2868.62亿元。另外,央行再出新招(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范围扩大)提振经济,从侧面印证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小觑。
减产程度低于预期
1-8月累计,全国共生产粗钢5.43亿吨,同比从去年同期的增长2.58%,转为下降2%;生产生铁4.71亿吨,同比从去年同期的增长0.45%,转为下降3.16%;生产钢材7.45亿吨,同比从去年同期的增长5.37%缩小为增长1.47%,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
下调产量并没有对市场需求起到支撑作用。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钢铁行业PMI指数显示,9月为43.7%,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而这已是连续17个月处于50%的荣枯线以下。
国内钢市需求主要受房地产数据疲弱的拖累。建筑行业占钢材总消费量的一半左右。而近来随着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房地产等下游需求逐渐降至“冰点”。
分析师称,原本2015年政府救市房地产新政策频出让不少业内商家以为钢材市场会回暖,但现在,整个行业依然看不到任何复苏的气息。
内部消化能力越来越差,国内钢企只好纷纷将国际市场作为“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