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网购的适合度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网上购物是一种习惯。不过,因为无法亲身体验,所购买的商品经常会存在一种“不合适”的情况。在这里,VR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提高网购的适合度。比如,在购买沙发的时候,你可以通过VR“看到”选中的沙发是否合适客厅。
对教育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人们都可以通过VR进行“亲历式”学习,这不仅增加学习过程的愉快度,还会增加学习内容的丰富程度。可以说,利用沉浸、交互式的VR进行学习或者接受教育,都会对教育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现VR虚拟现实在线下体验店十分收到资本的青睐,除了前文说的乐客、超级队长获得融资之外,还有诸如赛欧必弗、举佳爽等相关的公司获得了数额不菲的融资。
就目前而言,VR线下体验店承担了大多数人进入VR世界的入口,所以得以迅速发展,同样承担这个作用的还有手机厂商们即将发布的那些移动VR,但相比于移动VR,线下体验店的内容无疑要高级很多。
而这就是商业价值,根据VRZINC的调查,未来的VR线下体验店很可能会演化出这些商业模式。
1、票房
这是最直观的收入,门票,现在一般体验一下收费在几十元到百元不等,根据数据显示去年VR体验馆的票房收入约1.5亿-2亿元之间。这将是早期各大体验馆的主要收入来源,亦如网吧的上网费。
2、产品分销
因为用户们体验VR的一场所在线下店,凭借这一点,便可以演化成硬件销售的场所,有点类似苏宁、国美这样早年对于家电产品的体验、销售的模式,在未来硬件产品成熟之后,价格降下来之后,所谓的门票就不再是重点了,甚至可以免费,而通过用户的体验再销售硬件,这才是重点之一。
这有点类似互联网公司门现在最热衷做的免费模式。
3、增值服务
如果说这种销售硬件的互联网模式还需要几年,那么另外的互联网模式已经开始了,增值服务。
在那家VEC类的店面里面,其中就有一块餐饮区域,根据王磊告诉VRZINC的信息,餐饮的收入占据了那家店的30%收入。
看到这里,我们自然就想到了网鱼网咖的模式,在网鱼网咖的收入构成当中,饮料这些收入占据了很大的一块,通过提供高品质的硬件、服务、环境,来获得附加价值。
而如果我们把场景放大到主题乐园,那么增值服务将更难以想象。
4、内容联运
当年网吧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游戏联运,现在VR虚拟现实体验店也正在上演,乐客这样的系统方案解决商实际上就是寄望于在未来主要在这方面做文章。否则卖出一套解决方案,赚一套的钱,这样的商业模式不具备想象力。
去年9月份,VR虚拟现实加盟发布了他们精心打造的VRLe内容分发平台,将VR内容商的产品进行整合,再分发到各个体验店,同时与内容商、体验店达成三方合作分成。
这就有点类似顺网们当年所做的事情了,当然仅仅是游戏有点局限了,还有更多如影视、教育等等内容的联运,你甚至可以认为是一个小型的影院。
5、ToB的收入
在早期,可以肯定的一点,线下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所以必然催发一下ToB的商业模式,比如广告这些,或者是会展、活动,这些都是可以畅想的商业模式。
所要挑战的困难在哪?
当然,线下体验店也有自己的问题,我们可以参考一份2013年数据:
文化部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互网吧数量为13.5万家,终端台数1180万台,用户1.19亿人,收入总规模为520亿元,比上年下降3.2%。而来自天下网盟的调查显示,18.97%的网吧在亏损,23.32%的网吧仅盈亏持平!
这几年,可以说要是没有电竞的出现,网吧的业绩将更为糟糕,而现在网吧向电竞化的转型是成为了网吧主最重要的一个方向。
这样的情况未来或许也会出现在VR体验店上,现在受制于价格、内容、交互导致VR硬件很难走入普通用户家中,但是随着发展,VR的最终场景必定是在家中,那个时候的VR体验店似乎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面对这个问题,王磊向VRZINC表示,VR体验馆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变成城市生活体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现在各种电玩城依旧存在,同时由于体验的特殊性,它是难以被取代的。
对于VR体验馆,毫无疑问,这几年将是VR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细分领域,但未来是否会面临网吧现在的尴尬境地,这个或许需要时间去验证。
2015年蓬勃的发展态势促进了相关参与方的发展,2015年下半年,VR主题乐园超过40家。几大连锁品牌获得长足发展,同时也有不少参与方凭此领域获得投资者青睐,尤其是方案商。
设备商面临激烈竞争,价格逐步下降;连锁运营商介入设备生产环节,发展自有品牌设备也对设备商构成强大压力。部分设备商转向差异化设备研发(包含软件内容)。
对内容开发者而言,通过与方案商和设备商的合作,锻炼了技术开发能力,熬过了2015年最艰难的时期,也为接下来的融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场地提供方而言,VR线下体验店为其商业形态提供了新的思路,提高了用户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