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换热器的占地面积问题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外形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轻易清洗 框架式板式换热器只要松动压紧螺栓,即可松开板束,卸下板片进行机械清洗,这对需要常常清洗设备的换热过程十分利便。 重量轻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仅为0.4~0.8mm,而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厚度为2.0~2.5mm,管壳式的壳体比板式换热器的框架重得多,板式换热器一般只有管壳式重量的1/5左右。而管壳式换热器热损失大,需要隔热层。 热损失小 板式换热器只有传热板的外壳板暴露在大气中,因此散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也不需要保温措施。它与常规的管壳式换热器比拟,在相同的活动阻力和泵功率消耗情况下,其传热系数要高出良多,在合用的范围内有取代管壳式换热器的趋势。 占地面积小 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验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10。 轻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即可达到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的目的;改变板片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即可达到所要求的流程组合,适应新的换热工况,而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几乎不可能增加。板片的周边及角孔处用橡胶垫片加以密封。 框架由固定压紧板、流动压紧板、上下导杆和夹紧螺栓等构成。 制作利便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板是采用冲压加工,尺度化程度高,并可大批出产,管壳式换热器一般采用手工制作。
如何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如何在换热器的应用过程中应如何提高其换热效率呢?有哪些因素会对对其有影响:
1.提高对数平均温差
板式换热器流型有逆流、顺流和混合流型(既有逆流又有顺流)。在相同工况下,逆流时对数平均温差最da,顺流时最xiao,混合流型介于二者之问。提高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的方法为尽可能采用逆流或接近逆流的混合流型,尽可能提高热侧流体的温度,降低冷侧流体的温度。
2.进出口管位置的确定
对于单流程布置的板式换热器,为检修方便,流体进出口管应尽可能布置在换热器固定端板一侧。介质的温差越大,流体的自然对流越强,形成的滞留带的影响越明显,因此介质进出口位置应按热流体上进下出,冷流体下进上出布置,以减小滞留带的影响,提高传热效率。
减小板片厚度
板片的设计厚度与其耐腐蚀性能无关,与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有关。板片加厚,能提高换热器的承压能力。采用人字形板片组合时,相邻板片互相倒置,波纹相互接触,形成了密度大、分布均匀的支点,板片角孑L及边缘密封结构已逐步完善,使换热器具有很好的承压能力。国产可拆式板式换热器最da承压能力已达到了2.5MPa。板片厚度对传热系数影响很大,厚度减小0.1mm,对称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约增加600W/(m?K),非对称型约增加500W/(m?K)。在满足换热器承压能力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较小的板片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