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导管堵塞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可以穿越软弱土层、便于水下施工及沉降量小等优点,所以它在公路桥梁建设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施工设备落后、各地施工材料不一、施工工艺,操作人为因素等原因,水下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导管堵塞(卡管),混凝土灌注不能顺利进行,严重者直接导致断桩现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施工的实际操作中来发现并加以解决,使之造成的经济损失、影响降到低。本文结合现场实际,根据大呼高速公路多个大中桥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从施工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多方面出发,对解决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导管堵塞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以提供参考。
5.施工中导管内应始终充满混凝土,及时测量混凝土顶面高度和埋管深度,及时提拔拆除导管,使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保持2~6m之间。
6.每根导管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工作,应在该导管首批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否则应掺入缓凝剂(须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推迟初凝时间;
7.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8~22cm;
8.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为保证桩的质量,应留比桩顶标高高出0.5~1.0m左右的桩头。
发生堵管后要先用钻机在导管的允许埋置深度中上下抖动料斗,管内混凝土靠惯性敦下去。实在不小心拔出来了,迅速调整车混凝土过来,换上大料斗,导管悬至已灌的桩顶,按封底时封住导管口,大料斗装满后,拔开导管口的挡板,待混凝土充实导管后,尽可能深的插入到已灌完的混凝土中。后,看沉渣情况适当的多灌个一两米。要求中间拔开导管后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等初凝了顶都顶不动。桩弄完如果出现断桩,加沙等问题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