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陶瓷颜料不容易满足进行大批量的重复性生产使用,导致每次烧成后产品色釉颜色不同或色调不一,从而无法保证企业产品的一致性。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呈色浅淡的颜料中引入少量的呈色力强的色料组分,在色料的调配中,有些企业采用以黑色和白色乳浊剂制作灰色,结果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不如直接采用钴-镍灰方镁石灰色颜料呈色效果好。氧化铜类颜料对于火焰的气氛非常敏感,在氧化焰中呈现绿色,而在还原焰中呈现红色,表现为很大的差异,因而颜料和其它色料进行调色时也应该注意意外影响。
在东方,传统中国绘画的颜料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早期绘画的遗存较少,但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和青铜、陶瓷、漆器及纺织业等达到的成就,大致可以推测到其颜料和染料使用的水平。公元前200多年,秦汉时期壁画残片上的绘画色彩已有大红、朱红、黑、褐、石青和石绿等。秦始皇兵马俑的彩绘颜料中又使用了朱砂、铅丹、碳黑和铅白等颜料。魏晋以后中国绘画颜料色彩品种日臻丰富,在而后的敦煌艺术中更是大大发展,据研究分析敦煌壁画中使用的颜料仅红色就有朱砂、红土、雄黄、红丹、铁红、胭脂和银朱等多种。
陶瓷颜料的粒度选择及其产生的影响: 4、错钒黄颜料(Zr-V)属“媒染型”颜料,结构稳定性差,粒度变化对色调影响明显,所以一般应在釉料基本磨好后再加入混合。5、包裹颜料虽然也属硅酸锆型,但对粒度非常敏感。长时间研磨易使硅酸锆品格受到破坏,导致发色变浅,缺陷增多,所以包裹颜料也应在釉料磨好后再加入混合使用。对颜料我们保持中等偏上的粒度标准。在釉料中的研磨时间也必须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