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人工砍伐作业一般会受到天气气候条件(刮风、下雨、寒冷等)和人力因素的影响,糖厂所需的进厂甘蔗数量不稳定,常会使糖厂生产装置处于半负荷或更低负荷的生产状态,甚至严重时处于停车待料状态。这对生产装置的运行成本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生产装置系统要求是连续运行的,若系统处于低负荷运行,装置系统所需的公用工程(即每吨糖产品所消耗的水、电、汽数量)会大大地高于正常负荷生产水平,若停车待料再重新开车一次,装置系统的开车费用少得数十万元,多的达数百万元人民币。这些会明显地加重了制糖的生产成本,对提高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十分不利,这也是各大制糖厂在榨期中最为担心的,但目前还没有办法避免的情况。而采用甘蔗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作业后,甘蔗砍伐作业基本不受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可有效地克服上述的致命弱点,能稳定甘蔗进行厂量,从而使糖厂能处于负荷连续稳定的生产状态。这有利于降低制糖过程的原材料和公用工程消耗,从而有效地降低糖厂各主要产品的生产成本。
甘蔗收获机成为农机新宠儿
据测算,甘蔗收获机械的作业效率是人工收割的50倍以上。从各地对甘蔗收获机械的太多我们似乎也能看出端倪,广西提出从今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突破甘蔗收割机械化瓶颈,推进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合作,支持企业在广西开展试验示范。今年也首.次将甘蔗收割机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农机补贴助力西部农民中,甘蔗收获机单机补贴限额提高到20万元。
据介绍,甘蔗收获机械可一次性完成甘蔗扶起、推倒、输送、切断、清理、剥叶、集堆、装袋等联合作业功能,不需人工辅助,既适合田块小、地形较复杂的蔗田使用,也可适应大面积、地势平缓、规范种植的蔗田收获作业,并可收割倒伏严重的甘蔗。作业效率为1~3亩/小时,一台机一个榨季可收割6000吨甘蔗,比人工收割节省成本12万~15万元。
今后几年,我国农机市场的重点将开始由三大作物为重点向经济作物转移。经济作物的机械化必将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经济作物的收获机械化,包括甘蔗、棉花、马铃薯、油菜籽、甜菜等,而作为种植面积较大的甘蔗收获机械化将成为重点之一。
以甘蔗机械化水平为例,从整体水平看,我国甘蔗生产中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运输等方面的机具已有成熟机型,并已在推广使用,而收获仍是人工劳作,采用人工砍断、剥叶、打捆装运的作业流程,每个劳动力每天只能收0.5~0.6吨,1亩地需要8~10个劳动力,人工砍蔗费用已经占了甘蔗生产成本的40%以上,甘蔗收获的机械化成为制约糖料生产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