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历史一阶段: 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制度。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一线城市遭遇的严厉调控政策以及高企的地价、资本市场的导向,使得主流房企一度大规模布局二三四线城市,但在布局之后,很多三四线城市带来的效益并不高, 而此时,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的调控和市场需求的长久压抑,一线城市重新出现一些缺口和机会,土地市场也进入供应高峰,这成为房企重新回归一线城市的主要原 因。不过,从长期来看,未来楼市的主战场还将是二三四线城市,随着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机遇、人口大规模进入,这些城市发展潜力仍待挖掘,而企业也必须通过转 型与当地市场完全契合,才能实现真正的盈利。
一二线城市严厉的限购和产能过剩,大量开发商向三四线城市进军和转移,房地产但是在转移过程中却遭遇市场需求有限的桎梏,这也为大家敲响了城镇化泡沫的警钟。而现今回归一二线城市,可能遇到相同的问题,就是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这种时候,这种回归会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可能到最后会推动土地价格的上涨,开发的专 业度竞争也会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