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电视前端设备:QAM数字调制器、单路、多路编码器、四合一编码器、复用器、TS流接收机、加扰机、混合器、网管系统、CAS加扰系统、SMS数字用户管理系统等。
项目需求及建议
1.1数字电视前端建设项目需求
前端、机房、网络等工程项目包括:
1、数字电视前端系统:要求设计一个传110多套数字电视的前端系统,将来系统可扩展到500-800套数字节目。
第一节 系统设计标准及技术原则
相关标准
本系统严格按照贵公司建设的要求和对设备前端子系统的评估原则进行设计,充分考虑整个前端系统和设备的稳定性和先进性、标准性和开放性、可靠性和可用性、灵活性和兼容性、实用性和经济性、可升级性和可管理性以及系统安全性,并依据以下标准,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进行优化设计。
GY/T 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
GY/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Z 174-2001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
GY/Z 175-2001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
GY/T 148-2000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技术要求》
GY/T 158-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
GY/T 160-2000 《数字分量演播室接口中的附属数据信号格式》
GY/T 161-2000 《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数字音频和辅助数据的传输规范》
GY/T 163-2000 《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时间码和控制码的传输格式》
GY/T 164-2000 《演播室串行数字光纤传输系统》
GY/T 167-2000 《数字分量演播室的同步基准信号》
GY/T 180-2001 《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
GY/T 230-2008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
GY/T 231-2008 《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规范》
GY/T 221-2006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T 228-2007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主观评价用测试图》
GB/T 16694-1996《智能卡接口规范》
GB/T 17975.1-2000《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第1部分 系统》
GB/T 17975.2-2000《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第2部分 视频》
GB/T 17975.3-2001《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第3部分 音频》
GB/T 17881- 1999 《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同步数字体系(SDH)传输接口技术规范》
ISO7816《智能卡接口规范》
符合2003年4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发行的《有线数字电视暂行技术要求文件汇编》:
《用户管理系统与监管平台数据交换接口技术要求》(暂行)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系统、视频和音频部分的实施指南》(暂行)
《有线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用指南》(暂行)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应用指南》(暂行)
《有线数字电视电子节目指南指导性意见》(暂行)
《有线数字电视中间件指导性意见》(暂行)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和遥控器功能实施指导意见》(暂行)
《节目订购单和用户结帐单格式基本要求》(暂行)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
EN 300 429 DVB系统中的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DVB-C)
EN 300 428 DVB系统中的服务信息(SI)规范(DVB-SI)
ETR 211 DVB服务信息(SI)的使用和执行指南(DVB-SI)
EN 300 472 DVB的比特流中传送图文信息和规范(DVB-TXT)
EN 301 192 数据广播的DVB规范(DVB-DATA)
EN 50083-9 CATV/SMATV前端和DVB/MPEG-2传输流同类专业设备和接口(DVB-PI)
EN 50221关于条件接收和其它DVB解码器应用的通用接口规范(DVB-CI)
TS 102 201 DVB IRD的接口技术规范(DVB-IRD)
TS 101 197 DVB系统中同时加密(simul crypt)的技术规范(DVB-SIM)
ETR 289 通用加扰系统描述(DVB-CS)
ETR 154 MPEG-2系统、视频和音频在卫星、有线和地面广播应用中的实现指南(DVB-MPEG)
ETS 300 743 DVB字幕系统(DVB-SUB)
ETS 300 802 DVB交互服务独立网络协议(DVB-NIP)
《有线电视前端卫星接收安全监控设备功能需求和验证方法》
《有线电视广播电视监测网监测前端及用户监测终端技术要求》
2、系统设备设计技术原则
A、稳定性和先进性原则
系统设备突出了稳定性的特点,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系统设备各功能模块都应采用成熟稳定的架构和核心技术,同时保证所选用的技术在现阶段是新技术,并具有领先于其它技术的优势。采用先进技术设计生产的系统将保证为数字电视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并确保整个系统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能保持一定的技术优势,不会因受到新技术的冲击而在短时间内被淘汰。
所有信号接收、传输、调制等设备均遵循最新国际国内标准设计,并采用国内知名厂商的优秀产品,经过严格的负荷测试,确保工作的稳定性和快速的响应速度。
B、标准性和开放性原则
标准化原则是保证系统设备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兼容性和开放性的必要保证。系统内使用的所有设备均按国际和国内技术规范的最新标准进行设计和开发,设备和各部分模块也采用标准软、硬件接口联接;系统设备的设计基于国际、国内标准进行设计,当需要扩展新的业务功能时,可以根据项目需要向集成商提供开放协议。
由于项目建设本身是长期性的,为了保证系统长期持续发展,数字电视平台各部分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并提供标准的软硬件接口,方便与不同厂商设备的互联,保证运营商投资的长期有效性。系统整体设计满足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可操作性的需求。
C、可靠性和可用性原则
所有设备均采用知名厂商的产品,有严格的质量保证。除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外,极低的故障率和良好的产品质量,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
D、灵活性和兼容性原则
本方案中各种设备的接口采用ASI接口,可以方便与各个厂商的设备进行互连。
E、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
系统设备设计充分考虑业务的实用性和系统功能的实用性,立足于宽带数字电视和综合业务播发,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均已被证明具有广阔的用户市场;除了保证系统、设备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外,充分考虑所选用设备的性价比。
F、可管理性可和升级性原则
系统设备各个功能模块均基于标准化设计,所有软、硬件均基于标准接口联接,可根据业务需要灵活进行扩展和升级,并可实现平滑过渡,降低后续工程建设的难度和风险。本方案中各种设备都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具有非常灵活的扩展性。目前系统已经配置21个频道,当系统需要进行扩容时,只需要简单增加支持热插拔的模块即可。
同时提供相应的网管系统对设备进行管理,具备对设配的配置、性能、故障、安全、远程控制等全面的维护管理功能。
G、安全性原则
整个系统设备包括编码,复用,加扰,调制等关键设备均可被纳入统一网管。网管系统具有先进、完善的系统管理、操作员管理等功能;所采用的管理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都已提供高级别的保密措施,如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操作日志纪录等,有效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H、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设备是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具备平滑升级的能力,在升级过程中,保证业务不间断,信息不丢失。系统设计中考虑兼容H.264标准,为数字业务电视系统的进 一步发展和适应数字电视科技飞速发展留有余地。增加编码器及复用器的IP接口可实现IPTV。同时为视频、准视频点播及交互式节目、数据广播、互联网接入、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邮件、计算机联网、数据通讯、家庭保安监控等多媒体信息服务提供良好的业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