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
电锅炉本体主要由钢制壳体、电加热管、进出水管及检测仪表等组成。电锅炉的加热方式有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和电阻加热(金属加热管)方式两种。由于电磁感应加热方式为间接加热,因而热效率较低,约为96%。而电阻加热(金属加热管)方式热效率高,可达98%。电阻加热(金属加热管)方式即采用电阻式管状电热元件加热,在结构上易于叠加组合,控制灵活,更换方便。电锅炉基本上都采用电阻式管状电热元件加热。
发黑处理
在电热管的生产过程中有时会用到发黑处理,发热处理就是不锈钢等金属物件的热处理的一个过程,处理之后表面会有一层氧化膜以达到防腐防锈的目的。经过发热处理之后会提高加热管表面的耐磨性,提高表面的硬度,而且不会影响到电热管里面的部件。
常规工作条件下,电热管表面发黑处理最简便的方法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对金属管表面进行清洗,保持干净;
2、二是表面进行脱脂处理,这个过程可以把金属管完全放置于脱脂液当中。脱脂液的PH值最-好在13左右,时间不小于半个小时。脱脂之后用清水洗净。
3、接下来可进行酸洗,酸洗液PH值3左右,处理时间不长于10分钟即可,酸洗之后清水洗净;
4、发黑处理:池液浓度PH值2-4之间,处理时间10分钟上下,发黑之后无比清洗干净;
5、最后进行烘干,上油;
按照以上五点就可以进行对电热管的发黑处理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感应加热
利用导体处于交变电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涡流)所形成的热效应使导体本身发热。根据不同的加热工艺要求,感应加热采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有工频(50~60赫)、中频(60~10000赫)和高频(高于10000赫)。工频电源就是通常工业上用的交流电源,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工频为50赫。感应加热用的工频电源加到感应装置上的电压必须是可调的。根据加热设备功率大小和供电网容量大小,可以用高压电源(6~10千伏)通过变压器供电;也可直接将加热设备接在380伏的低压电网上。
中频电源曾在较长时间内采用中频发电机组。它由中频发电机和驱动异步电动机组成。这种机组的输出功率一般在50~1000千瓦范围内。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已使用的是晶闸管变频器中频电源。这种中频电源利用晶闸管先把工频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转变成所需频率的交流电。由于这种变频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无噪声,运行可靠等,已逐渐取代了中频发电机组。
高频电源通常先用变压器把三相 380伏的电压升高到约2万伏左右的高电压,然后用闸流管或高压硅整流元件把工频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再用电子振荡管把直流电转变为高频率、高电压的交流电。高频电源设备的输出功率有从几十千瓦到几百千瓦。
感应加热的物体必须是导体。当高频交流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产生趋肤效应,即导体表面电流密度大,导体中心电流密度小。
感应加热可对物体进行整体均匀加热和表层加热;可熔炼金属;在高频段,改变加热线圈(又称感应器)的形状,还可进行任意局部加热。
电弧加热
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加热物体。电弧是两电极间的气体放电现象。电弧的电压不高但电流很大,其强大的电流靠电极上蒸发的大量离子所维持,因而电弧易受周围磁场的影响。当电极间形成电弧时,电弧柱的温度可达3000~6000K,适于金属的高温熔炼。
电弧加热有直接和间接电弧加热两种。直接电弧加热的电弧电流直接通过被加热物体,被加热物体必须是电弧的一个电极或是媒质。间接电弧加热的电弧电流不通过被加热物体,主要靠电弧辐射的热量加热。电弧加热的特点是:电弧温度高,能量集中,炼钢电弧炉溶池的表面功率可达560~1200千瓦/平方米。但电弧的噪声大,其伏安特性为负阻特性(下降特性)。为了在电弧加热时保持电弧的稳定、在电弧电流瞬时过零时电路电压的瞬时值大于起弧电压值,同时为了限制短路电流,在电源回路中,必须串接一定数值的电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