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网络化运行机制
为充分调动各级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芜湖市健全完善了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采用村收集、镇清运、市区集中处理模式。
村级定点收集:各村按照每200~300户配一人的要求配置垃圾保洁员,按照便民、环保的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池(箱);农户将生活垃圾进行初步分类、袋装存放,保洁员负责每天按时收集各家各户的生活垃圾,进行二级分类,将不能回收利用的统一存放到村垃圾池。镇级集中清运:各乡镇分别建设1~2处农村垃圾中转站,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出专业垃圾清运公司,负责将各村定点封存的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到中转站,然后再集中运送到指定的市、区垃圾处理厂。
在提高市垃圾处理厂消化能力的同时,莱芜市又在莱城区、钢城区建设了2处大型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在偏远乡镇统一规划建设小型垃圾处理场,对从各乡镇运来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避免垃圾搬家和二次污染发生。
我国目前主要以分为两类为主,一类是可回收,另一类是不可回收,有的地区多分出一类,有害垃圾,但效果很不好。从上面三个国家的分类,能看出,要将垃圾分类好,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国情。我们就是从我们国家人工成本不算高,资源短缺,需要大量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出发,来解决问题的。我们认为,分类是垃圾处理的关键,同时也解决了垃圾在收集运输和处理时的方法。如何让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衔接起来,使垃圾回收能有效进行,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村里有了垃圾桶,垃圾不再随地扔
在六塘村,过去村民都是随手把垃圾扔到河沟里、路边上,搞得环境很差。
现在村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放置一个垃圾桶,由环卫工定时清理,“享受”上了和城区一样高规格的“清洁待遇”。
“以前没有垃圾桶,这垃圾就是随地扔啊,往河沟里倒啊,也知道这样脏,可没别的招啊。”六塘村村民李女士说,现在村里设了好多个垃圾桶,出门走不了几步就能扔垃圾了,还有环卫工每天来收,这环境比过去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