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选择
选择哪一种补偿方式,还要依电网的状况而定,首先对所补偿的线路要有所了解,对于负荷较大且变化较快的工况,电焊机、电动机的线路采用动态补偿,节能效果明显。对于负荷相对平稳的线路应采用静态补偿方式,也可使用动态补偿装置。一般电焊工作时间均在几秒钟以上,电动机启动也在几秒钟以上,而动态补偿的响应时间在几十毫秒,按40毫秒考虑则从40毫秒到5秒钟之内是一个相对的稳态过程,动态补偿装置能完成这个过程。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及电弧炉等,大多属于电感性负荷,这些电感性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向电力系统吸收有功功率,还同时吸收无功功率。因此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设备后,将可以提供补偿感性负荷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侧向感性负荷提供及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可以降低输配电线路中变压器及母线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种措施称作功率因数补偿。
如何加强无功补偿管理降低线损
线损定义:线损是电能在运输过程中有功电能、无能电能和电压损失的总称。
在通常情况下,线损的产生对于电网的正常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线损的管理十分重要。线损一般包括两种形式,即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技术线损是电网运行设备中产生的电能损耗的总称,技术线损通常可以按照一定的计算方式来获得,并且可以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实现对其的控制。当前,线损问题已经成为了电网运行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我们应当将线损工作的重点放到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线损,无功补偿的有效管理,是当前普遍关注的一个有效途径。
根据国家《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规定,无功补偿与电压调节应以下列原贝 进行。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
根据相关的要求,在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工程中,主要加强了对导线供电半径的有效控制,避免出现为了片面追求线损的降低而采取不合理的无功补偿管理措施,应当通过对线路载流量和电流密度的合理控制,定期对已经投入运营的线路末端电压偏差和线路功率损失是否处在规程要求的范围内进行计算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