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耕作业跑茬的处理诀窍
春耕作业时,犁耕作业往往跑茬,影响作业效果,下面介绍跑茬的原因和处理诀窍:
一、产生跑茬的原因
1、机组犁耕前,未进行田间清理或清理的不彻底。
2、驾驶员在犁耕过程中,发现有堵犁拖堆现象时未及时排除。
3、土壤坚硬或草根层过厚,犁铲入不了土。
4、犁铧刃口秃钝或铲尖垂直间隙过小。
5、犁轴严重变形。
6、犁的深浅调整不当,耕翻过浅。
二、处理技巧
1、机组在犁耕作业前,要对田块进行清理;在犁耕作业中,如发现堵犁拖堆时,要立即进行排除。
2、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检修和校正犁铧、犁梁、犁轴及升降起落机构,确保犁的技术状态良好,并及时展延犁铲,使犁铲刃口锋锐,还要使犁铲的铲尖、铲翼、犁床末端的三支点稳定,保证犁体三间隙的正确。犁的铲刃间隙和垂直间隙应分别为8-10厘米和10-15厘米,使犁铧的铲刃具有良好的切土性能,保证犁铧入土性能良好。水平间隙应为8-10厘米,主要是增强犁铧的侧向入土能力,保持犁铧在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
3、为了防止机组在地头拐弯时,因犁铲不易入土而引起的跑茬现象,在机组耕翻前,可先耕起拐弯地带的枕地线,并使土垡向地外侧翻转。
4、如果所耕地块土质干硬,入土较困难,可在地头上横耕一犁,以加速犁铲入土,缩短地头的长度。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制度不断完善,操作基本规范,成效十分显著,真正使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强调要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作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政策,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也面临着良好的形势和难得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国家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增加;二是政策实施效果明显,成效作用被普遍认可;三是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操作和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四是工作基础较好,不断积累了许多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
特点:
1、 配套范围广,具有与不同轮距离拖拉机配套的四杆机构,使用方便。
2、 翻转平稳无冲击,翻转到位率达到95%以上。往返耕作时土垡始终朝一侧翻,地中不留墒沟,从而对山坡地、斜坡地有降坡趁平作用。
3、 与同类产品相比,该犁体曲面为轻型犁体曲面,阻力小,工作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