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业学习效率
试想一下,如果你想要锻炼演讲能力,可以通过VR模拟一次为成千上万的观众演讲的场景;当你想要了解工作流程或者提升工作技能的时候,可以通过VR虚构一个工作场景,然后从中学习。如果你还想要提升其他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这个“平行世界”实现。所以,VR可以帮助任何一个人进行无地理限制、无知识范围限制的学习。
地理距离变得无足轻重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Skype、Google Hangouts等社交应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然而,通过VR我们可以进行更加亲密的交流。无论身处何方,通过VR可以让双方处于同一个地方同一个世界。
以上便是YEC成员所想到的VR场景和机会,当然,VR的机会还不限于这些。不过,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力,构思一个更美好VR+未来。
3、VR硬件品类过多,兼容性是一大障碍
目前市场上VR硬件有几十种之多,技术层次各不相同,其各大硬件都不能做到互相兼容。在游戏市场上就出现了很多“VR虚拟现实”,从SNES和Genesis竞争的16位时代开始,游戏机就将VR虚拟现实游戏作为关键的卖点。25年过去了,HTC和Valve不断强调说,他们无意跳入到VR虚拟现实阵营,有影响力的开发者也不会。但Oculus VR全球工作室负责人杰森·罗宾(Jason Rubin)表示“在这个世界,Oculus必须投入几千万美元开发软件,它的价值如果被竞争对手拿走,他们就会说:‘我们不愿意在软件上花钱,因为我们可以用对手的。’”罗宾对此还解释说,“我们应该做的是赚到自己应得的钱,然后压低对手的价格,积极营销,或者做一些事情建立竞争优势。要建立一个生态系统,VR硬件的办法就是让人们掏钱,也就是:‘你的利益归你,我的归我。’在完美的情况下,所有VR企业都会做同样的事,我们会有品质卓越的VR虚拟现实内容,我们会学习彼此的长处。”
4、国内公司的观望态度,放慢发展脚步
国内VR 公司虽然多,但切入的领域依然是游戏和影视。目前在VR教育领域探索的公司几乎没有,基本都处于一个观望的态度,这也是大大放缓了VR+教育在国内的普及。
目前国内仅有乐视一家同新东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以“沉浸式教学”具体切入教育领域。而在乐视VR产品发布会现场,他们表示将利用VR开创新的全景教学模式,通过VR构建“真实”、“沉浸式”的语言环境,用全新的语言学习模式,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新东方还表示将与乐视继续合作,逐步实现场景互动。
很多国内的VR眼镜研发初衷是为了增强用户的观影体验,或者纯粹是跟风推出满足大众对VR体验馆的好奇心。就像暴风影音的VR眼镜暴风魔镜属于国内最早推出的VR产品之一,并已于今年5月推出了第5代产品。但其主要功能依然停留在游戏和视频领域,尚无进军教育界的打算。
由此可见,国内VR教育虽见端倪,但目前火势仍小,不足燎原。在布局教育的道路上,VR+教育想要颠覆传统教育形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VR虚拟现实有这么一项功能,在HTC Vive运行内容的同时,相连的PC上是可以同步展示对应画面的。然而,这个画面与亲身佩戴头显的感官有很大的差异,完全无法表现出VR中的沉浸感,甚至让人觉得有些粗制滥造。
采用传统视频的直播形式,无法突出VR体验馆画面的优势。直接用PC去观看youtube上的VR视频时就能发现,有些视频是分裂的,而有些是模糊不清的。
如若需要着手提升观众的感官,就需要利用全景放映技术来代替普通的大屏幕放映。为VR电竞专门打造全景放映厅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不过需要高昂的成本。像Valve一样资金富足的电竞主办方也许能够办到,但大部分体量较小的主办方都会选择租用场馆作为电竞比赛的场地,第三方场馆不可能刻意的去打造全景放映厅,而赞助方对此也无能为力。
一种折衷的解决方式是,主办方可以给与会的观众免费提供VR头显以供观看比赛。不过这种形式的体验并不算好,个人将会和场馆完全隔离,线下场馆中交流和气氛的特点就荡然无存了。
解决了线下观众的观感还远远不够,毕竟还有一部分流量和收入都来自线上。为了观看VR直播,线上观众需要自行配备一台VR头显,这就变相提高了观看的门槛。除此之外,目前网络的传输速率还十分有限,从各平台对VR直播的几次试水就能看出,卡顿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在普及VR电竞之前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