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或大修的油罐,在进行前应进行油罐检定,并编制出油罐的容积表。决定进油后再一次检查油罐所有附件是否完备,连接是否紧固,阀门的开闭位置是否正确。检查完毕后开始进油,进油速率应在呼吸阀的允许范围之内。油罐进油时应加强巡逻检查,注意焊缝或罐底有无渗漏现象,并定时检尺,当油面接近安全油高时,要严加监视,防止冒顶跑油事故。
根据油罐的规定结构和工艺条件,应明确规定各油罐的装油高度,(安全高度)和存油高度,进油时,应严格控制油面在装油高度之内。抽油时,不得低于存油高度,打开量油孔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保证吸到新鲜空气,量油时,尺要沿着量油孔内的铝制(或铜)导向槽下尺,以免钢卷尺和孔壁摩擦发生火花,检尺后,应将量油孔的盖板盖严,并注意盖内的垫圈是否完好。
由于非金属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刚度,能承受较大的外压,适宜建造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油罐有利于隐蔽和保温。但是一旦发生基础下陷,易使油罐破裂,难以修复。它的另一缺点是渗漏,虽然使用前经过防渗处理,但防渗技术还未完全解决。地下油罐指的是罐内高油面液位低于相邻区域的低标高0.2m,且罐顶上覆土厚度不小于0.5m的油罐。这类油罐损耗低,着火的危险性小。
半地下油罐指的是油罐埋没深度超过罐高的半,油罐内油面液位比相邻区域低标高不高出2m的油罐。地上油罐指的是油罐基础高于或等于相邻区域标高的油罐,或油罐埋没深度小丁本身高度一半的油罐。地上油罐是目前炼油企业常见的一类油罐,它易于建造,便于管理和维修,但蒸发损耗大,着火危险性较大。
如果是工艺结构设计先进,就可以保证油品顺利流出及较好的“抽罐底”作用。油品不会出现局部高温、炭化,保证了油品质量及加热器传热效率。油罐内出油口温度高,保证了倒出油品流动性。避免了反复对罐内油品进行加热,保证了油品色度、降低了油品处理的成本。
相对于电加热方式,换热器加热油罐更安全,加热更温和,对油品品质影响更小。可实现自动化控制,可根据油品的进出温度及倒油流量控制蒸汽进给量。使用寿命长,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防结垢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换热器整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