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别裁派'的说法。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这些改革的应用虽并不广泛,但表示了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须遵循的。旗袍与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别裁派'的一个特点,这使得旗袍进入了国际服装大家族,可以与多种现代服装组合,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已经'国际化和现代化了'。20年代的旗袍仍然宽大平直;与沁时流行的倒大袖相呼应,旗袍的下摆比较大,整个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状。但肩、胸乃至腰部,则已呈合身之趋势。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这位以善于观察和描述时装的女作家所说的'初兴',如果是指20年代,那'严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
旗袍,充满灵性的创造,最能体现东方女子之韵味。要我说,大美中国在山水,秀美中国在女子。旗袍的款式多样,花色各不相同,不同的能演绎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女子也能赋予旗袍不同的气质。华贵:牡丹花开富贵,是中国人喜爱的花种,自古以来关于它的吟咏不胜枚举,它象征着富丽,象征着灿烂,象征着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富丽花朵的旗袍显出富贵逼人,雍容华贵之态,甚美。清秀:清水出芙蓉,荷自古被称为君子之花,有出淤泥而不染之圣洁,表达了中国人对于清廉素雅的追求。白与蓝的色彩自然,淡淡荷花戏池鱼,生动活泼。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是最为当今世人所认可和推崇的中国服饰之代表之一,是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代表作之一,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旗袍是值得让人尊重的服装,不容亵渎。其实,不是每一个女子都适合旗袍。我想,只有那些有一定生活阅历的,内外兼修的成熟气质女子,才可以与旗袍相得益彰,真正地让旗袍摇曳生姿,成为人们心目中百读不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