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薹炒腊肉是武汉人冬春两季的家常菜之一,与红烧武昌鱼齐名。菜薹炒腊肉的做法很讲究,菜薹要选洪山区洪山乡洪山村原产地种植的,这样做出来才最是道地口味。要既鲜且嫩,主要吃薹,苔用手折,长约寸许,洗净沥干备用。腊肉也要切成一寸长的薄片,先放进锅里煸妙,然后捞起,再炒菜薹,最后把腊肉掺入,起锅装盘。吃时腊肉醇美柔润,油而不腻,菜薹脆嫩清香,营养丰富,吃完唇齿留香,常食不厌。现在一般市面上的菜薹,都不是正宗的洪山菜薹,味道相差甚远。民间传说,武汉最正宗的洪山菜薹,必须出产在宝通寺钟声所及之处。这其中,又有“塔影田,钟声地”的细分。超过这一范围,菜薹的颜色就变浅,味道也变差。就算有人将本地的土移到他处种植,也没有本地种植的那种味道。
慈禧太后与洪山菜薹
18世纪末的晚清时代,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生活极其奢靡,尤其是在饮食上,更是“食不厌精”。慈禧太后酷爱洪山菜薹,常派人到武昌洪山一带索取,以供烹饪。特别是上了年纪以后,讲究营养、美容、追求长生的她,冬日每天以各种方法“选上好之薹以备膳”,不可或缺。不产菜薹的日子里,则深以为憾。受她的影响,晚清时位列台阁的大员们,纷纷想方设法对洪山菜薹巧取豪夺,一来为进献之宝,二来也为自己享用。著名洋务派重臣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还上演了一场“刮地皮”的闹剧。
洪山菜苔的种植此菜需要肥沃的土壤,其紫干亭亭,黄花灿灿,茎肥叶嫩,素炒登盘,清腴可口,营养丰富。菜苔色香味俱佳,脆嫩爽口常食不厌。
你说这样的红菜薹日本人怎么会不喜欢呢?
中国人种的红菜薹,竟然热卖给日本,到底有多好吃?
相传宋代诗人苏拭偕其妹游览黄鹤楼之后,很想品尝洪山菜苔,因当时冰冻推迟抽苔,他们特地滞留武昌,直到吃上菜苔才惬意而去。清末被慈禧太后赐作贡品年年奉献进京,誉名为“金殿御菜”。
这紫色的菜茎特别脆嫩,黄色莱花在地里显得特别娇艳。
中国人种的红菜薹,竟然热卖给日本,到底有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