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功率因数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无功功率的减少,因此功率因数补偿通常称之为无功补偿。
在大系统中,无功补偿还用于调整电网的电压,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在小系统中,通过恰当的无功补偿方法还可以调整三相不平衡电流。按照wangs定理:在相与相之间跨接的电感或者电容可以在相间转移有功电流。因此,对于三相电流不平衡的系统,只要恰当地在各相与相之间以及各相与零线之间接入不同容量的电容器,不但可以将各相的功率因数均补偿至1,而且可以使各相的有功电流达到平衡状态。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及电弧炉等,大多属于电感性负荷,这些电感性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向电力系统吸收有功功率,还同时吸收无功功率。因此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设备后,将可以提供补偿感性负荷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侧向感性负荷提供及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
在通信企业中使用不少容量大小不等的感应电动机、变压器和荧光灯等,也就有大量的无功电流在供电线路上、变压器设备内和电动机设备内往返流动,造成无功功率损耗,这是很不经济的。因此需要考虑改善功率因数。据统计,企业的无功功率损耗一般是感应电动机占70%,变压器占20%,线路占10%。为此,通常采取下列措施来提高自然功率因数:
2 合理选择电动机,使其接近满载运行。
2 将平均负荷小于40%的感应电动机,换以小容量电动机。或将定子为三角形的接线改为星形接线(仅适用于轻载或空载启动的电动机)。
2 正确选择变压器容量,提高变压器负荷率(一般75%~80%比较合适)。
目前通信局(站)使用低压静电电容器和调谐电抗电容器两种方式来补偿功率因数。
偿兼滤波装置结构特点
6.1 设计思路
企业的目标是设备安全和节省电费,低的投资成本,滤波效果其次。因此设计以无功补偿和设备可靠性经济性要求为首要目标,谐波治理以五次谐波为主,其他高次谐波不考虑。
6.2 滤波器全部投入时系统阻抗仿真结果如下图:
6.3 关键元器件选取
6.3.1 接触器:高性能真空接触器作为投切器件,其性能可靠,电寿命可达60万次,损耗小。
6.3.2 滤波电容器:采用特殊制造的单相滤波电容器,其主要绝缘材料采用国外品牌。滤波电容器使用寿命长,损耗小,可长期(一般4~6年)在谐波较大的环境下使用(一般电容器在谐波负荷下的寿命,只有0.1~1.5年)。
6.3.3 滤波电抗器:采用低损耗的铁心滤波电抗器,电抗器正常运行温升不超过35K,真正做到“绿色节能”。装置整体损耗保证小于总容量的1%。
6.3.4每个支路都有三级过流保护,系统安全可靠性高。
6.4具有超限报警和保护闭锁功能,报警限值可由用户设定。
6.5具有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工作方式,便于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