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点”、“节点”,“雨蓬”、“雨棚”、“雨篷”,您是否还在纠结?
近年来,结构领域的部分网络论坛对正确应用“结点”与“节点”,“雨蓬”、“雨棚”、“雨篷”有过讨论,但还存在不少概念混淆、相互矛盾甚至错误之处。为帮助广大工程师正确应用,引用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陈水福教授、机电部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王允锷教授的分析论证,希望对结构工程专业的规范用词,特别是对相关概念的梳理和理解有所帮助。
一、“结点”与“节点”
(1)“结点”是一个力学概念,是在结构的简化力学模型上根据分析需要所设置的特征点或计算点,它可以是构件的连接点,也可以是构件的支承点、末端点或者人为的网格划分点、自由度布置点等;此时“结点”对应于英文中的“node”或“nodal point”。结构计算简图中的杆件连接点一般也可直接称为“结点”,此时对应于“joint”。
(2)“节点”是一个物理概念,是对实际结构中一个“节段”与另一个“节段”的物理连接区的统称,如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柱节点、钢结构中的焊接节点等。节点有其具体形状或功能,需要连接构造或节点详图。“节点”在英文中一般用“joint”或直接用“connection”表述。
钢结构雨蓬安装安全措施
安装雨蓬用的施工机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检验。
1、手持电动工具用前作绝缘电压试验;
2、手持玻璃吸盘和玻璃吸盘安装机,须作吸附重量和吸附持续时间试验。
3、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防止人员及物件坠落。防止密封材料在工程使用中溶剂中毒,且要保管好溶剂,以防发生火灾。
4、现场焊接时,应在焊件下方加设接火斗。设专职安全员进行监督和巡回检查。
我经常看到有朋友考虑负风压时“假设”或者“认为”拉杆(其实是压杆)不起作用了,这是要不得的,假设都是有条件的,拉杆只要不失稳,就仍然起着主要的作用,你这一假设,就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这个我认为是正确的,由于杆件失稳后其承载力急剧下降,而且无法确定,受破坏最.大的地方就是连接的耳板,如果耳板坏掉杆件就没用了,所以不存在什么“假设”或者“认为”,而是已经没用了,所以要加强其根部连接的设计!
设计不是算过就好,需要多方面的考虑,设计不是装上去就好了,而是要多方面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