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土烧结砖比普通烧结砖的优点在于:1、陶土砖优异的抗冻融特性。在吸水率达到10%的情况下,瓷质砖在-15℃时冻融三次已经全部冻裂,而陶砖却可以在-45℃的环境下冻融50次不出现裂痕。2、陶土砖良好的抗光污染性能。陶砖能够将90%以上的光全部折射,对保护人体视力,减少光污染有很好的作用。3、陶土砖良好的吸音作用。由于陶砖通体富含大量均匀细密的开放性气孔,故能将声波全部或部分折射出去,取到室外降低噪音,室内消除回音的效果,是创造城市优良居住环境的绝佳材料。4、陶土砖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陶砖透气,透水的优越性在绿色文明的今天得到充分的展示,其古朴的韵味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5、陶土砖良好的耐风化耐腐蚀性。随着工业污染的加重,雨水中的酸性一天天在增加,很多建筑材料因为无法接受这个考验而被淘汰。纯天然的加工工序使得陶砖本身只含有少量的化学杂质,其内部结构也不易受到酸雨的影响,陶土抗碱腐蚀性的特性更的其他材料无法与之相比的。
① 形状尺寸。准尺寸为240mm×115mm×53mm 砖宽; ② 强度等级。烧结砖的强度等级根据10块砖的抗压强度平均值、标准值或最小值划分,共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等级, 各等级的强度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值其具体要求如下所示:烧结砖的强度等级(MPa)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平均值≥ 变异系数δ≤0.21 变异系数>0.21 强度标准值≥ 单块最小值≥ MU30 30.0 22.0 22.5 MU25 25.0 18.0 22.0 MU20 20.0 14.0 16.0 MU15 15.0 10.0 12.0 MU10 10.0 6.5 7.5 ③ 抗风化性能。抗风化性能是烧结砖重要的耐久性指标之一。砖的抗风化性能通常用抗冻性、吸水率及饱和系数三项指标划分。抗冻性:是指经15次冻融循环后不产生裂纹、分层、掉皮、缺棱、掉角等冻坏现象;且重量损失率小于2%,强度损失率小于规定值。吸水率:是指常温泡水24h的重量吸水率。饱和系数:是指常温24h吸水率与5h沸煮吸水率之比。 严重风化区中的1、2、3、4、5等5个地区所用的烧结砖,其抗冻性试验必须合格,其他地区可不做抗冻试验(参见表7-7)。 ④ 石灰爆裂。 GB/T5101-1998规定,优等品不允许出现最大破坏尺寸大于2mm的爆裂区域;一等品不允许出现最大破坏尺寸大于10mm的爆裂区域;合格品中每组砖样2~15mm的爆裂区不得大于15处,其中10mm以上的区域不多于7处,且不得出现大于15mm的爆裂区。 ⑤ 泛霜。是指砖内可溶性盐类在砖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于砖的表面析出一层白霜。这些结晶的白色粉状物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而且结晶的体积膨胀也会引起砖表层的疏松,同时破坏砖与砂浆层之间的粘结。 GB/T5101-1998还规定,优等品不允许有泛霜现象,合格品中不允许出现严重泛霜,且不得夹杂欠火砖、酥砖和螺旋纹砖。 ⑥ 质量等级。根据国家标准GB/T5101-1998《烧结普通砖》的规定,烧结砖的技术要求包括形状、尺寸、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和耐久性等方面。根据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泛霜和石灰爆裂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3个等级。烧结砖的孔隙率约为30%,吸水率18%~20%左右,表观密度为1800kg/m左右。不少地方出现严重的结构性错误的干燥窑,就是缺乏必要的不可缺少的调节手段。即使已经掌握了调节干燥窑的操作技术,但由于"硬件"不完善,处理裂纹时往往无从下手,这也是造成有些厂家坯裂长期无法根治的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坯裂的问题比较复杂,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掩盖,不容易分辨哪种类型的坯裂,往往错判,处理方法容易走入误区,难以解决。因此 在出现坯裂的时候,我们必须特别注意仔细地了解、分析、查找根源,不同类型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对同一类型的坯裂要及时判断,是高温时裂还是低温时裂或物料的敏感性裂,这样才能控制干燥过程的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压力控制及热气流控制,同时,对干燥系统要建立一套含水率的完整检测制度,这样才有利于准确的判断。普通粘土砖的主要原料为粉质或砂质粘土,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和Fe2O3和结晶水,由于地质生成条件的不同,可能还含有少量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等。粘土砖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取土、炼泥、制坯、干燥、焙烧等。
除粘土外,还可利用页岩、煤矸石、粉煤灰等为原料来制造,这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成分与粘土相似。但由于它们的可塑性不及粘土,所以制砖时常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粘土,以满足制坯时对可塑性的需要。另外,砖坯中的煤矸石和粉煤灰属可燃性工业废料,含有未燃尽的碳,随砖的焙烧也在坯体中燃烧,因而节约大量焙烧用外投煤。这类砖也称内燃砖或半内燃砖。
原料中杂质的含量对粘土砖的焙烧温度及成品的颜色等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是制砖工艺的关键环节。一般是将焙烧温度控制在900~1100℃之间,使砖坯烧至部分熔融而烧结。
如果焙烧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则易产生过火砖。
过火砖的特点为色深、敲击声脆、变形大等。
如果焙烧温度过低或时间不足,则易产生欠火砖。
欠火砖的特点为色浅、敲击声哑,强度低、吸水率大、耐久性差等。
当砖窑中焙烧时为氧化气氛,因生成三氧化二铁(Fe2O3)而使砖呈红色,称为红砖。
若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后,再在还原气氛中闷窑,红色Fe2O3还原成青灰色氧化亚铁(FeO),称为青砖。青砖一般较红砖致密、耐碱、耐久性好,但由于价格高,生产应用较少。此外,生产中可将煤渣、含碳量高的粉煤灰等工业废料掺入制坯的土中制作内燃砖。当砖焙烧到一定温度时,废渣中的碳也在干坯体内燃烧,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的燃料和5%~10%的粘土原料。内燃砖燃烧均匀,表观密度小,导热系数低,且强度可提高约20%烧结砖的生产工艺介绍
从“烧结砖史况”一章中,已经粗略地介绍了烧结砖生产的基本过程。不难理解,生产烧结砖第一项工作就是采集原料。烧砖的原料是黏土质原料。应该声明地是,粘土质原料并非专指耕地里的种植土。
从黏土到砖块的过程分为“将黏土研磨后搅拌成泥料;将合格的泥料成型制成泥坯;将泥坯干燥好后送入砖窑内烧结;将泥坯烧成后冷却成砖块”四个主要步骤。对于烧结砖而言,原料的选择从古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砖坯的成型工艺经历了手工成型、模具挤出成型、模具压制成型三个阶段。但模具成型又分为软泥和硬泥成型两个分支,所以,目前世界上的砖坯成型总共分为四种成型手段,它们分别是:
软泥手工成型
软泥料挤出成型
硬泥料挤出成型
亚干泥料压制成型
软泥手工成型一般指木模手工制坯,历史最为悠久,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我国农村还有这种工艺。当然,在欧洲手工砖还被认为是一种很值钱的材料。这个工艺要求泥料软,含水量大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