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建造技术,主要的分为阶段:蔬菜大棚建造类型与性能、规划设计、建造方法。塑料蔬菜中棚建造的方向很重要,南北延长的大棚受光均匀,适于春秋生产;东西延长的大棚冬季光照条件好。
1)小棚主要用细竹竿或竹片、荆条、6-8公分的钢筋等作支架材料,弯成拱型骨架,中高1-1.5公尺,跨度2-3公尺,每隔60公尺顺序插入架材,深约20-30公分,长度依地势而定,骨架上覆盖塑料薄膜。
2)棚型与高距比,棚型与高跨比主要关系到大棚的稳固性。在一定风速下,流线型棚面弧度大,风速被削弱,抗风力就好些;而带肩大棚高跨比值小,弧度小,抗风力差。
3)大棚的规格与方向,南方大棚一般长30-50公尺,宽6-12公尺为宜。
4)场址选择与规划,大棚的场址应选向阳、避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良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周围无高大树木和建筑物遮荫。
5)主要由立柱、拱杆、薄膜、压杆或8号铁线组成。
6)盖膜:薄膜用无滴膜,宽度根据棚型跨度选择,先从两边下手,再依次往上覆盖,两幅膜的连接缝相互重叠20公分,棚膜上两拱杆之间设一压膜杆,压紧薄膜,使棚面成互棱型。
7)安装拱杆和拉杆,拉杆选择鸭蛋竹,固定在立柱顶端以下0.3公尺处,使每排纵向立柱结成整体。拱杆用鸭蛋竹固定在立柱顶上,用铁丝拧紧。
蔬菜大棚在很大意义上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优势和利处,在这些良好的优势之下,大棚基础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坚实的基础和牢固的外表,才能更好的运用该产品,让产品能够良好的为我们生产。
对于蔬菜大棚建设来说,不是在成本的消耗上越大就是越好的,想要有良好的开始我们就要对产品的成本做合理的计算和施工,优质蔬菜大棚建设的成功,来源于我们对施工的精准度和施工的态度,成本核算是对我们每种产品的细节计算,只有合理的花费,严格的施工,才能打造出符合我们使用的优质温室产品,才能更好的在我们的农业中得到广泛使用。
近年来,全国蔬菜大棚、温室建设如火如荼。但是,部分地区在建棚时,不结合实际情况,忽视了当地的自然条件,造成了很多的问题出现。不仅缩短了大棚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性,还降低了蔬菜的品质和质量。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大棚建设中要注意一下问题,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问题一:棚内下挖问题棚内下挖过深为当前蔬菜大棚建造中的突出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菜农为了最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大投入建造“高标准”蔬菜大棚,使得棚室高度越建越高(有的甚至棚室内高度超过6米),大大增加了棚室墙体(北墙和东西两墙)的土方量,需要在棚内大量取土堆砌墙体,下挖也就越来越深。二是,部分菜农认为,下挖越深越保温,越有利于蔬菜生长,以至于出现了“地窑式”蔬菜大棚(棚内距离地表2.5米深),这些都是不合理的。三是,建棚者为了省工省时,在堆砌墙体的过程中,直接从棚内下挖取土,棚前土壤却没有利用,更增加了棚内与棚前地表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