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两万吨左右的砂浆生产线,一般情况下会用到3-6个原料罐,其中两个大罐用于装放散装水泥和粉煤灰,其余小罐用 于装放轻钙、重钙、砂、小料等。散装水泥和粉煤灰进罐不需要提升设备,依靠泵车打入。散装粉煤灰仓一般为圆筒支架结构,其上部有除尘设备,防止粉尘泄漏, 下部装有破拱装置,防止粉料结块,使粉料卸出顺畅,并装有料位传感设备,可随时掌握仓内物料使用情况。
轻钙、重钙、砂、小料等需要使用斗式提升机提入小罐,巧妙的物料分配系统支持一个斗式提升机分配式作业,从而避免了 资源浪费。计量系统在计量螺旋的配合下,把料仓中的原料导入计量仓,通过传感器的数据反馈,实现原料计量。计量好后的物料,通过螺旋输送机导进主斗提机, 提升到混合机上部待混料仓中。待混仓为气动大开门型,可以迅速将待混物料放入无重力混合机,实现干粉砂浆连续生产。
另一种办法是通过砂源的优选,尽量保证原砂级配的稳定性,采取简单 的筛分和复配,通过配方试验等技术手段保证砂浆质量。市场的砂源一般分为中、粗砂和细砂,在普通干粉砂浆生产中使用中砂的机率大,而其自然级配中多是细颗 粒成分偏少,到厂后对中粗砂进行要求粒径上限过筛,细砂进行2mm过筛,烘干后分别贮存,生产时用两种砂复配,一般能满足级配要求。此种配置根据用量采购 相应品种的砂,可以大幅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砂子的烘干宜连续作业,减少能源浪费。24小时烘干砂的量约500吨,选择25吨/小时的烘干机即可,因砂烘干和砂浆混合是同时进行,砂的贮量单品种应在300吨为宜,由此设计300筒仓2只。
产量的设定,设计以混合机为中心,根据混合机的混合能力选配其它设备。国内关于年产量的说法较乱,如采用2m3产量的无重力混合机,填充系数为 40-60%。假定干混砂浆容重为1.6,选50%填充系数,每次拌合砂浆重量为1.6吨。在外加剂经过预混成为稠化粉后再加入混合机的情况下,混合时间 约3分钟,加上进料、出料等时间,约4分钟完成一次循环,每小时循环60/4=15次,小时产量达到24吨,按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实际混合机工作7小 时计算,共年产量为24*300*7=50400吨,如每天按2班计算,年产量已达到10万吨。要说明的是现场施工多以白天为主,夜班生产的干砂浆只能储 存在工厂内,会加大贮存设备的投资,品种的调节更为复杂。目前部分地区部生产规模作出了规定,如江苏就规定年产量需在10万吨以上,北京规定小时产量在 25吨以上。由此我们建议的中型规模砂浆生产线按每小时40吨的产量进行设备配置,在需要集中供货的时段,有产量扩充的余地,年产20万吨的生产能力相对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