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照明灯泡路在前方?
在众多的智能家庭产品中,灯是最快进入家庭同时也是最难的工业级产品。最快是因为人类的感知至少80%来自于视觉,而智能灯在高温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无线通讯功能并不容易。
智能照明系统最突出的控制功能之一是远程控制的实现。接入无线网络的智能照明系统都实体智能开关进行本地开启或关闭,同时也支持智能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控制。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家居系统软件应用中的照明部分,对在线照明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简单来说,用户不需要“亲力亲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开启或关闭家里的各种入网灯,并且可以随时调节灯光的亮度。然而,这种远程控制只存在于操作方式的简便性,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不是很大,使用情况会比较少。
智能照明系统的另一功能是各种场景的设定。选择不同的照明设备,进行不同颜色、亮度的自由组合搭配,来营造各种不同的氛围,从而实现特定的场景。例如,利用照明系统与其他设备进行联动,用户可根据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自定义预置“离家”、“娱乐”、“会客”、“用餐”等多个场景模式,并可实现运用智能手机一键控制,灵活多变,更加富于个性化和人性化。
智能照明系统不仅可以为您节省能源,更能智能地控制文物的曝光量,因此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博物馆照明和美术馆照明对光敏感文物和艺术品的保护。
照明控制系统的应用及智能效果
中国各地电压高低参差不齐,因此各类灯具在设计时,为了满足其自身在不同情况下均能正常启动与发光,其设计电压一般低于标准相电压220V;而电力系统为方便电能输送往往提高输送电压,造成照明灯具实际工作电压偏高。这些超额的电压不仅不能让灯具更有效率地工作,还存在两大负面影响:浪费电能与缩短灯具寿命。
就荧光灯管而言,仅在启动时需要足够的额定电压激发荧光物质,使灯管发光。在预置时间内,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感应到灯管的功率已完全发挥后,即自动调整负载电压, 灯管便可转入节电模式工作,智能照明节电控制系统同时进入自动在线检测状态。根据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电源电压每降低10%时,荧光灯照度只降低7%左右, 而人眼对光线的感觉则是对数关系:即当光线照度减小10%,人的视觉感觉亮度只减小1%,因此合理减少灯具输入功率所产生的照度微弱变化人眼几乎感觉不 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延长灯具寿命和减少维护成本上都具有积极意义。
1 系统可控制任意回路连续调光或开关。
2 场景控制:可预先设置多个不同场景,在场景切换时淡入、淡出。
3 可接入各种传感器对灯光进行自动控制。
4 移动传感器:对人体红外线检测达到对灯光的控制;如人来灯亮,人走灯灭(暗)。
5 光亮照度传感器:对某些场合可根据室外光线的强弱调整室内光线,如学校教室的恒照度控制。
6 时间控制:某些场合可以随上下班时间调整亮度。
7 无线遥控:客通过智能手机或无线遥控器对灯光进行控制。
8 系统联网:可系统联网,利用上述控制手段进行综合控制或与楼宇智能控制系统联网。
9 可由声、光、热、人及动物的移动检测达到对灯光的控制。
LED的未来及对智能照明的影响
LED有其独特的物理属性,小、冷、更灵活,强度可调,颜色可调,这些变革对室内照明的冲击非常巨大。
从长远来看,张昕预测,LED的发展可能会走向构建或者变成一种材料,也就是说光有可能会变成材料。墙也可以发光,玻璃也可以发光,LED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扮演阶段性的角色,实际上OLED就已经做到了材料发光。当LED变成材料后,未来装修,用户购买的是材料,就像用木材加工成沙发或床一样的道理,光也可以任意组织。
LED为智能照明开启了无限想象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照明企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其他行业展开合作,多去关注别人研究的领域。
“比如,我们做城市照明规划,大家都没有去研究智慧城市在做什么,城市计算在做什么。城市已经可以去计算流量、流速,天空给城市的亮度也可以计算,照明总是以一个恒定状态出现是一种浪费。”张昕告诉记者说。在他看来,现在无线探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有探头之间不需要连线,数据传输、编程、LED本身也都不是问题,市场会自动把这些资源整合到一起。如果照明企业不参与整合的话,可能有一天就会被淘汰。
“现在有人开始做医疗智能照明、光生态,研究人对光谱的响应,至少可以区分不同的病人需要什么样的光谱。”张昕指出,这些相关的研究都和照明企业的支持分不开,国内企业还没有去关注这么基础领域的研究,但像飞利浦等国际照明巨头已经着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