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试点迅速推开也是值得借鉴的措施之一。阳信县金阳街道的做法,是对农田水利建设的一次革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农田灌溉模式。王集西街村从去年冬天开始探索实验,3月份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实际效果引导和街道办的指导推动,到6月份就发展到了9个村,现在已发展到16个村。会上要求,利用冬春实施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每个县区都要选取一个村甚至一个乡镇开展试点;也可以根据黄灌区、井灌区、河灌区等不同灌溉类型,选取不同地块进行试点。
按水时水流出流方式的不同,微灌可分为滴灌、微喷灌和渗灌等。其中滴灌应用最为广泛。 滴灌 滴灌是微灌系统尾部毛管上的水器为滴头或滴头与毛管制成一体的滴灌带将有一定压力的水消能后以滴状一滴一滴的滴入作物根部进行灌溉的方法。使用中可以将毛管和水器放在地面上,也可以埋入地下30~40厘米。前者称为地表滴灌,后者称为地下滴灌。滴头的流量一般2~12升/时,使用压力50~150千帕。
省水省工,增产增收。因为灌溉时,水不在空中运动,不打湿叶面,也没有有效湿 润面积以外的土壤表面蒸发,故直接损耗于蒸发的水量最少;容易控制水量,不致产生地面径流和土壤深层渗漏。故可以比喷灌节省水35%—75%。对水源少和缺水的山区实现水利化开辟了新途径。 由于株间未供应充足的水分,杂草不易生长,因而作物与杂草争夺养分的大为减轻,减少了除草用工。由于作物根区能够保持着供水状态和供肥状态,故能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