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新闻说日本的垃圾分类细致程度在世界都非常有名。在东京,垃圾分类可以细到十几种,罐,瓶,盒等等都要分别开来,此外不同的日子只能扔不同的垃圾,比如每周只有周一周三扔可燃,周二周四扔不可燃等。这是个很琐碎和麻烦的过程,对于初到东京没有如此分类经验的人来说,理所当然地觉得开始一定会手足无措,但实际上适应起来却很简单。因为当你一入住住所,就会收到房东给你的日历,上面会用不同的颜色标注每天能扔的不同垃圾种类。而在公用厨房的分类垃圾筒上,并不是只有简单的“可燃物”“不可燃物”的标签,而是会简要地描述哪些是可燃的,哪些是不可燃的。至于不同材质的瓶罐盒都有单独的垃圾箱,也会告诉你简单水洗等处置要求。这下对于新来者就容易多了,我只要依照箱子上的指示就能判断每样垃圾的去处,久而久之对于垃圾分类的规则也会越来越清晰。其实这标签的小小变化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事,多印一些说明,在垃圾桶上标上宣传画,指明这里应回收哪类垃圾,这样就是很直观注释说明,大家每次扔垃圾时有凭可循,会方便很多。这么每天反复地实践,规则也就会记得越来越清楚了,渐渐把分类变成了生活习惯,扔垃圾时就有意识地分装,也就没有那么烦躁了。
市民开始正确地把垃圾分装了,这接下来的步骤呢?就是环卫工作人员对分好类的垃圾,也得区别性对待。去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北京西城区、宣武区的垃圾分类示范社区里,民众们坚持把垃圾分类了,可由于垃圾分类回收量的不足,各类垃圾最后还是被环卫车又搅在一起送去了城郊的处理厂,使得居民做的分类都成了无用功。垃圾分类流于形式,人们渐渐也就没了积极性。说到底,要想让人们更好地树立起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是得让大家看到这么做真的是有用。
垃圾分类是为了下一步的垃圾处理,处理好垃圾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因此只有每一步都能切实顺畅地串联进行下去,最终真的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大家才会有动力继续执行。
对垃圾处理问题,目前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也得到了管理部门的重视,这对垃圾处理的问题解决是好事,我相信有市民的积极参与,有领导的重视,会对问题的解决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垃圾应该焚烧发电和填埋,还是回收利用呢?
垃圾该怎么处理,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普通市民越来越关心的问题。我们国家作为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同时也是资源需求量大的国家,能将垃圾资源化,从经济和社会价值上看都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的观点是:垃圾应该以分类回收再利用为主,堆肥是分类回收的一部分,填埋或者焚烧发电为辅。这也是未来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随着分类工作的普及和回收技术的提高,没有回收价值的垃圾越来越少,也是发达国家垃圾发电厂吃不饱需要关闭的原因。
我们来看看两个垃圾从不可回收到可回收的例子:一个是可乐瓶的回收问题;可能年龄大点的人都知道,以前的可乐瓶底下都有个黑色的座子,那时候的可乐瓶子是不可回收的,问题就出在这个黑色的座子上,因为它是PVC的,而瓶体是PET的,当PET里混了少量的PVC后就无法回收利用了。大家知道这个问题后,就将那个黑色的座子去掉后,以后的可乐瓶子都可回收了,不需要再填埋或者焚烧了。所以如何将垃圾处理好,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分类回收再利用上面,我们希望政府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分类回收上,让更多的人才和资金进入分类回收行业上来,让垃圾分类领域也出一个袁隆平式的院士,也能发展出几家上市公司来。
240升户外垃圾桶由高密度聚乙稀一次注模成型,配件有外盖, 大双轮
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