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路灯行业发展到今天,安装数量已超过1000万盏,景观亮化灯超过2300万盏(不含县级以下的路灯照明系统),路灯照明耗电量占全国照明总耗电量的30%。
在能源日趋紧张、电力供应持续紧张的今天,国家有关部委明确提出城市道路照明要向“高效、环保、节能、健康”的“绿色照明”方向发展。太阳能路灯正成为城市道路照明行业的新宠。
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水电、火电、核电所不能比拟的清洁性、安全性、普遍性等优点。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发光体组成的太阳能路灯可以实现自主供电,独立安全,安装时方便快捷,无需架线,再加上可靠耐用、减少噪声污染等诸多优势,靠太阳发电使其在城市道路照明行业中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道路照明灯具功率因数解析
道路照明灯功率因素定义:
我们知道所有发电机都是旋转机械,产生的电压就是正弦波,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交流电。交流电有一个好处就是通过电磁感应可以用变压器来改变其电压,而且可以升高到几十万伏进行远距离传输以减小传输中的损耗,到目的地以后再降下来变成我们常用的市电。我们现在的市电就是220V,50Hz的交流电。而在电工学里交流电是可以用矢量来表示的。矢量可以表示电压也可以表示电流。对于纯电阻的负载,电压和电流是同相的,而对于纯电容负载或纯电感负载,电流和电压就不同相,而是有一个90度的相角,或者称为相位差。在纯电感负载时,其上的电压是好于电流90度,而纯电容负载时, 其上的电压落后于电流90度。
如果我们用波形表示时,通常把电压表现为余弦波,如果电流落后于电压,就是电感性负载,好于电压就是电容性负载。
因为实际上纯电感和纯电容都不存在的,实际的负载只能称为电感性负载或者是电容性负载。这时候其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之间就有一个夹角φ,对于电感性负载我们把这个夹角称为φL,而对于电容性负载的夹角就称为φC。
功率等于电压和电流的乘积,但是只有在纯阻负载的时候(电压和电流同相)是这样,而在电感性或电容性负载的时候就要把电流的矢量投影到电压矢量(水平轴)上去,也就是要乘以cosφL或者cosφC。我们通常就把这个cosφL或者cosφC称为功率因数。
但是由于这个夹角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所以功率因数也是可能为正数(感性负载)也可能为负数(容性负载)。但是当我们用矢量来代表电压和电流时,前提是它们的频率必须是完全相同的。而且是在一个线性系统里。
在线性系统里我们也会把功率因数用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之比来表示。所谓有功功率就是和电流同相的那部分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的乘积。而视在功率就是不考虑其间的相位差而将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直接相乘所得到的“功率”。而这二者之比显然就是前面所说的相角的余弦cosφ。
各种灯具的功率因素:
白炽灯因为是一个纯电阻(感性负载),它的功率因数等于1,目前传统道路照明光源(高压钠、金卤灯、飞利浦COSMO等)功率因数都能达到0.9以上,采用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能提高到0.95以上。使电网谐波降低,减少电网危害、让电能利用率更高。
LED灯具的功率因素:
因为LED是一个半导体二极管,它需要直流供电,如果用市电供电的话,就一定会有一个整流器,通常是二极管整流桥。为了得到尽可能平滑的直流避免出现纹波闪烁,通常都需要加上一个大电解电容。而后面的LED可以近似为一个电阻。
整流后的电压电流波形都不是正弦波,而且虽然整流前的电压波形是正弦波,但是其电流波形也不是正弦波。所以整个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而本来功率因数是针对线性系统定义的,而且要求输入输出电压电流都是同频率的正弦形,否则的话无法采用Cosφ。但是在非正弦系统中,因为电压电流波形都不是正弦波,是没有什么相位角可以说的。所以非线性系统中的功率因数必须重新定义。
如前所述功率因数的另一个定义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之比。有功功率是指实际输出的功率,而视在功率是指输入电压有效值和输入电流有效值的乘积。这个在正弦波系统里是完全可以和Cosφ等效的,所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非线性系统里,什么是有功功率什么是视在功率就很值得探讨的了。
扬州环球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注太阳能道路照明的生产与研发,集合当下智能照明系统的实践与应用,真正做到互联网+道路照明名副其实的企业。
目前,有些小企业认为LED是个新兴的、发展迅速,且应用端门槛较低的行业,看到 LED路灯的发展前景,盲目投资,直接投身LED路灯领域。采访中,上海市路灯管理中心的王小明工程师就指出说:“有很多小型LED路灯生产厂家是从室内照明改成户外照明生产的,很多的灯内零件使用的都是室内照明中使用的,不符合室外照明的要求。”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用何种路灯,不是有关单位决定的,应该由广大使用群众决定的。无论是使用暖白光还是冷白光LED路灯,只要是适合周围环境,就可以使用。当然评价标准应掌握在群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