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是中国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明清时期,漳州月港兴起,漳州窑瓷器成为重要的输出产品,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魅力蜚声海内外。
曾被国内外学者称为“SWATOW(汕头器)”、“克拉克瓷”、“交趾瓷”、“华南三彩”等瓷器,经调查与考古发掘,被证实其产地就在漳州。漳州窑是对明清时期漳州地区窑业的总称,其窑址分布于平和、漳浦、南靖、云霄、诏安、华安等县,以平和的南胜、五寨地区窑址最为集中和具代表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多次考古调查,发现明清时期窑址十余处。福建省博物馆先后对南胜的花仔楼窑址、五寨的大垅、二垅窑址(1994年),南胜田坑窑址(1997年),五寨洞口窑址(1998年)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大批实物资料,取得了重大的发现与收获。 目前,漳州窑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漳州窑出土瓷器多数是青花瓷,还有少量白瓷、青瓷;花仔楼窑址还有蓝釉、酱釉等单色釉瓷和五彩瓷(又称“红绿彩”)。在数众多的窑址生产了大批的陶瓷器,除了一部分供应国内市场外,相当大的部分是为了外销。
较大器物(如大盘、大碗等)底足多粘砂。器形有大盘、盘、大碗、碗、碟、杯、钵、盒、罐、炉、瓶、器盖等。
青花瓷的纹样有珍禽(凤凰、雉鸡、白鹭、芦雁、喜鹊等)、瑞兽(火龙、麒麟、狮子、蟠螭、玉兔、梅花鹿等)、花草(牡丹、荷花、兰草、折枝花、绣球花等)、杂宝、山水、楼阁、人物(婴戏、高士、高官厚禄、携琴观鹤、刘海戏蟾、魁星点斗等)吉祥文字(福、第、寿、佳、善、正、魁、玉人等)以及开光、锦地开光等等。青花和五彩大盘为出土瓷器中最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器物。
如有意向出手藏品的藏友可致电 广东广播电视台《岭南鉴宝 九州寻珍》栏目服务中心市场部何经理13750540844 给你一个专业的 官方的 多元化的出手渠道!
现今栏目组正为5月的琶洲国际艺术博览会征集藏品 今年的艺博会主题是 2017艺术消费季。16年的艺术交易会80家参展商藏品提售罄,4天20万人次的观展 成交4.5个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