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武理解成'举戈而动,欲与人、欲与兽斗'是一种误解,其产生谬误处是对'止'的《说文学武》认识上:以趾为动。对武的理解便误解成'举戈而动'而非'止戈为武'的原意了。'止'字,是'一只脚(趾)'的意思,是'步'字的前一只脚,后面的一只脚不再踏上来、停止前行的意思。
(wu)的发音出自于舞。'舞'是先于'武'出现之前、用来彰显身强力壮、矫健灵活的行为。后来,因为出现争斗,继而立武:停止争斗的行为。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武,即界定了人的安全范畴。
半步(止)为三尺。尺,指尺骨。三尺,指一腿之距。
武与戊同音通义:戊,wu,会意。从丿从戈,。'丿'意为'不'。'戈'与'丿' 联合起来表示'不动之戈'。戊位中央,与'武保半步之安'一致。
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如何运用已经具备的能力?是另一个课题,今天正蒙带着大家了解一下学习过程的阶段。
教育者要设计一些方法,教导已经具备能力的学习者如何有效运用他们的能力。
所以整个学习阶段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部份:
1.学习培养能力的方法(方法本身不是能力,只是帮助学习者开发能力的工具)
2.学习者逐步具备能力
3.学习运用能力的方法
4.学习者可以从心所欲的运用其能力
我感觉传统的武术教学也是如此,许多初期的教学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开发其能力的方法,比方一些基本功和套路,等学生具备了相当成熟的能力之后,才教他如何运用,而这一部份得教学传统上是有所选择的,也就是择人而教的所谓秘传心法。
国术也就是武术,据说村民们一般在夜间或凌晨燃一盏鸡心灯或洋油灯,因怕被人偷学而闭门独练,所以,会国术者寥寥数人,下面就由正蒙为大家讲一讲吧。
据传授人讲,国术的武打动作相对较“死”,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不像其他武术门类那样有大范围的飞、奔、跳等形式,其特点是讲究“稳”,出手有力但比较缓慢,所用兵器有大刀、板凳、棍子、双链、单刀、盾牌等,表演形式可以是一人(如边成)、双人对打(如盾牌舞),还有群体表演,场地及服装没有特别的规定。
和平国术一般用于乡村文艺活动时的演出或是参加一些武术比赛,在当地流传已有80多年的历史。1949年解放初,在本地曾表演名为盾牌舞的武术,之后,盾牌舞表演者还参加了县内的国术队,随队参加许多表演活动,1986年,国术队参加了长兴县第六界体育运动会的武术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