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线槽除了导电排本身具有绝缘层外,各相线之间还有一定的空气介质绝缘。在各种弯头采用硫化绝缘技术。直线段采用MT-7-3橡胶套管。
硫化绝缘技术:材料为CZ260快固绝缘粉末,采用四元交联固化,绝缘层与导电排间无间隙。其散热性能、防潮性能、绝缘可靠性能均优。但由于成本较二代母线偏高而未能广泛推广。
其他相关情况:
1、 1995年和2000年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国产母线槽合格率由57.14%上升到71.4%
2、 母排焊接:L形(平弯)和T形等母排,都是采用母排焊接,但国标还没有相关标准,据说在考虑采用焊缝探伤(按GB3323的Ⅲ级标准)
3、 如今已经有高防护等级IP66以上的,解决了防水问题。上海外高桥采用了国内IP68的室外母线槽,
4、 与电缆相比的优缺点,简单来说就是树干式供电与放射式供电的差别。
在安装过程中,空气型绝缘母线之间主要是通过插接口进行连接的,插接口处的导电铜排是单面插接,其接处面并不是很紧密的。笔者建议插接口处的导电铜排改为双面插接,这样可增加插接口处导电铜排的接触面积一倍,降低接触电阻一倍,避免此处过热、氧化导电铜排的现象。密集型绝缘母线之间的接头连接,有些是采用在导电铜排上钻孔用铜螺栓连接。这样做将减小导电铜排的截面导致在钻孔周围发热氧化导电铜排。笔者建议母线接头处采用铜压板连接,铜压板应比导电铜排截面宽,并在铜压板的两侧采用扭距铜螺栓拧牢,直至扭距铜螺栓的保险颈被拧断,保证铜压板与导电铜排之间的接触面紧密且均衡,满足技术要求。
由于用户对导体选用规范知道不深,受到了严重的丢失,有些项目发生发火电器火灾事故后都不知是怎么回事。监理、用户、质检站、电力检修单位技术职员对母线槽配件的导体规范的载流才能知道是不行短少的工程技术指标。
1、过错的挑选
如今有些技术职员认为母线槽配件的载流才能铜导体是按2AMM2核算电流是过错的,密集型母线布局2500A~630A,6MM层厚的导体大约在2AMM2电流,但不一样的电流不一样的布局、不一样的导体厚度。他的载流才能都是不一样的,因存在集肤效应和散热疑问。
2、被误导
商场上有不少项目被生产、出售的供货商所误导。他拿电级手册或描绘手册的导体载流才能,指该手册上的环境温度35℃或30℃的载流才能套用,存在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加大电能的损耗。 例如密集型选用6×125的导体,打了2000A的母线槽配件规范。有不少项目在选用,已呈现火灾事故。生产公司给用户解说:你们的环境温度只要30℃,按手册导体6×100是XXA那6×125×1.25=XXA电流是满足2000A的需求的误导。实在该手册上是若是导电排导体在空气中是在环境温度30℃时该导体的温度到达70℃时的载流才能。到达 2000 A电流,所以环境温度不一样载流才能是不一样的。原因是导体的温度是一样70℃,温增值有间隔,所以一样的导体载流才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