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家具艺术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新学科。今天研究、借鉴、总结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家具艺术,总结历史经验,为发展新时代的新型家具服务。这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也是我们宣传祖国历史文化知识的极好课题。
明清两代,是传统家具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自唐五代进入垂足式高型家具以来,经宋元时期的高度发展,为明式家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加上明初手工艺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为明式家具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力量和物质条件,使家具艺术发展到了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生产的家具,已具备集科学性、艺术性及实用性于一身的特性。明清宫廷家具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在民间家具技艺空前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来自民间,又高于民间,由于工匠技艺精湛,用材精良,所以宫廷家具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具的最高水平,也是明清家具的精华。
明式家具以黄花黎木为主,其次为紫檀、榉木和楠木,还有相当数量的雕漆、彩漆和大漆嵌螺钿家具。产地主要有苏州的木制家具,北京的雕漆、彩漆家具,山西的黑漆嵌螺钿家具等,艺术水平很高。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非洲黄花梨主要有非洲紫檀和安哥拉紫檀两种。
非洲紫檀的主要特征有:树高15-30米,直径60-100厘米,产于尼日利亚、刚果、加纳、加蓬、安哥拉等地。该木材心材呈桔红、砖红或紫红色,常带深色条纹,划痕可见,木刨花或木屑浸水后,液体呈荧光,香气浓郁。非洲紫檀结构细腻,纹理交错,木材干缩性小,重量中等,基本密度为0.55-0.67克/立方厘米。
而安哥拉紫檀的主要特征是:木材边材为浅灰或黄色,宽度3-5厘米,心材材色从褐色到紫褐,有时候具有深色条纹,与边材区别明显。安哥拉紫檀生长轮较清晰,木材有光泽和微弱的香气。这种木材干缩性小,重量中等,气干密度约0.64克/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