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脱硫工艺主要流程是:锅炉的烟气通过烟道接口进入烟气脱硫(FGD)系统,在进入脱硫吸收塔之前烟气经增压风机进行增压用以克服脱硫系统的阻力,然后进入烟气加热器(GGH,即换热器),GGH 加热器的主要作用是将入口处的烟气热量通过热交换传递给吸收塔出口的烟气,此时出口处烟气温度可达到 80℃左右,加热后的清洁烟气在增压风机的压力作用下排入烟囱,为烟气出口处的烟气扩散提供很好的条件从而避免因烟气温度过低的接结露现象,同时,通过热量交换,吸收塔入口烟气温度降低,保证吸收塔运行安全。
一.脱硫后烟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
从化学成分上看,湿法脱硫工艺对 SO2的脱除效率很高(90%左右),但是对SO3的脱除效率并不高(约 20%左右),而 SO3正是烟气腐蚀的重要成分,除此之外,烟气中还存在未经净化处理的 NOX、HF、HCl 等腐蚀性化合物。经湿法脱硫后,烟气温度降低,未加烟气换热器(GGH)时,温度在 40℃~50℃,加装烟气换热器(GGH)装置后烟气温度可达到 80℃左右。
不管加不加换热器(GGH),在40℃~80℃之间 SO2、SO3、NOX、等腐蚀性气体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易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稀酸溶液(如亚硫酸、硫酸、硝酸等),这些稀酸液滴附着在烟道上,对烟囱钢质结构形成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等强腐蚀作用,因为与同浓度的酸溶液相比,该温度(40℃~80℃)下的稀酸腐蚀性要高 3~8 倍。
从热力学角度,烟气湿度大,密度高,导致烟气的自抽吸能力下降,不易向上扩散;烟气内压力发生改变,正压区范围扩大,在正压力的作用下,烟气通过内衬裂缝渗透到内筒的能力增强,导致腐蚀加剧;烟气中的高速固体粒子流对非金属内衬材料以及金属构件产生冲蚀磨损作用:腐蚀和磨损成为导致脱硫系统安全隐患和使用寿命低的主要因素。
二.脱硫烟囱内衬防腐蚀方法的发展
烟囱的工作环境不是单一静止的,而是复杂多变的,烟气成分、温度、湿度、固体粒子含量也是动态变化的,电厂方面必须基于这种复杂的情况,使用能够满足火力发电厂各种复杂工况需求的耐腐蚀和耐磨内衬材料以保证脱硫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且具有使用周期在20 年以上、基本上免维护等特点。
综合成本、施工工期及成本、期待性能与防腐年限要求等条件,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防腐材料均多少存在缺陷,人们往往通过厚涂来满足烟囱防腐蚀的需求。而对于新型的防腐材料如北京志盛威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ZS-1041烟气防腐涂料、ZS-1042脱硫防腐专用防腐涂料虽性能良好,价格合适,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将其大量应用在该公司GGH上对各大电厂进行脱硫节能环保改造工作,经多年的运行证实该涂料性能优异。全国亦有不少电厂直接将该涂料应用在烟道防腐项目,效果良好。但该系列产品属于打破常规的“新概念”防腐材料,一时还未被更多的伯乐所发现,新材料的推行任重而道远。
三.烟囱工作的几种工况
a) 脱硫系统正常工作,不加换热器 GGH。此时,烟气温度通常在 40℃~50℃之间,低于烟气露点温度(88℃~94℃)。因此,在不加 GGH 的情况下,筒壁有结露现象。
b) 脱硫系统正常工作,加装换热器 GGH。此时,烟气温度在 80℃左右,仍然低于烟气入口的酸露点温度,筒壁同样有结露现象。
c) 系统故障或系统启动时,脱硫系统配有旁路系统,当系统故障或系统刚开启时,旁路挡板打开烟气直接从旁路进入烟囱,此时烟气温度可高达 110℃~ 200℃。 因此,烟囱防腐蚀内衬材料必须能承受烟气从 40℃到 80℃和短时 200℃的温度变化。
四.烟囱防腐蚀内衬材料的基本要求
对烟囱防腐蚀内衬材料进行选择时必须注意烟囱内衬材料以下几方面的特性如:
1.技术上可行。满足复杂工况下的防腐蚀要求。
1.1耐酸性
由于我国在脱硫防腐蚀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相应的技术和行业规范还不完善,国家和电力行业现行的与烟囱设计相关的标准中,均未对烟囱防腐脱硫处理的设计做出具体规定,只是对烟气的腐蚀性等级方面作出了规定,国际工业烟囱协会(CICIND)的设计标准指出,烟囱经湿法脱硫后,烟气湿度较大,温度很低,腐蚀性增强即烟气中稀硫酸的浓度相应提高。烟囱由于处于整个脱硫系统尾部,其烟气的腐蚀性最强常被规定为强腐蚀性烟气,故烟囱应按强腐蚀性类型设计。湿烟气的这种强腐蚀性一旦腐蚀了排烟筒酸液会迅速渗透到外筒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个烟囱结构存在倒塌的危险,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火电厂燃煤排放的烟气中包含大量的 SO2、SO3、HCl、HF 等腐蚀性气体,它们与烟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冷凝生成酸液并沉积附着在烟囱筒壁上,虽然浓度低,但腐蚀性却高于浓酸。
1.2耐热性(耐温性能)
考虑脱硫系统加 GGH、不加 GGH 及系统故障时的综合情况,不加换热器时烟气温度在40℃到 50℃之间;加换热器装置后,烟气温度可提升至 80℃左右;由于某些工艺设计或故障原因,烟气不经湿法脱硫装置直接进入烟道,此时烟气温度最高可达到 200℃以上,因此内衬材料至少要能耐 200℃的高温。
1.3耐温变性(抗热震性能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由于不同工况下的烟气温度差异很大,烟气温度最低可达 40℃最高可达 200℃以上,所以内衬材料要有承受这个冷热交替变换的能力。
1.4耐磨性
进入烟道的烟气中含有大量固体颗粒,这些固体颗粒随烟气高速流动,对烟囱内壁产生冲刷磨损作用,又由于烟囱长期连续运行(要求10年或20年连续运行),长期的磨损是导致内衬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求内衬材料要有优良的耐冲蚀磨损性能。
1.5附着性
烟囱内壁防护材料与烟囱基体要有优良的粘结性能,能够在温度多次反复冷热交替变化后,仍能保证与基体之间较高的粘结强度,内衬材料不脱落,才能保证烟囱长期可靠运行。
2.经济上合理。满足防腐蚀要求的基础上,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尽量使成本降到最低。在这里应该避开成本计算的误区,不能仅仅计算单位面积的材料费用,还应考虑由于材料的应用所带来的:施工成本、安全成本、维修成本,更为科学的计算方法还应包括因材料失效造成的停工大修(维修)带来的其他成本。
3.施工条件良好。施工难度低,施工周期短。
4.运行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方便检修。
五.结语
目前,烟囱防腐蚀内衬材料的可选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钛钢类、泡沫玻璃砖类、胶泥类,涂料类。各种材料在应用中均会出现不同的优缺点。在此笔者不做任何带有褒贬偏向的评判,经笔者对ZS-1041、ZS-1042实际应用状况的跟踪(包括施工、运行、检修),笔者认为以上产品的确是最为适合我国湿法脱硫烟道设备及内衬防腐,性价比高能给应用者惊喜的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