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耐候钢的性能随着新钢种的不断推出而提高,在化学成分上,碳含量不断下降,这就导致了碳当量和焊接冷裂纹敏感性系数的降低,焊接性能逐步得到改善;生产工艺由淬火+回火向TMCP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组织由马氏体向贝氏体、针状铁素体发展,这种贝氏体或针状铁素体组织对提高钢的强韧性、焊接性、耐候性及加工制作性能都是有好处的。
现在耐候钢在国外已逐步完善。在设计上,对锈蚀层的折减计算,疲劳,构造细节加以规定;在钢种上,对耐候钢、耐候焊接材料、耐候高强度螺栓、耐候支座加以严格要求;在特性上,对稳定的锈蚀、腐蚀因素、硬度试验加以周密的分析;在制造、运输、架设上,对耐候钢表面的处理、清扫、保护、补修等加以严格把关;在经济上,对耐候钢的使用作追踪调查,详细进行经济比较。从发展趋势来看,国外已将耐候钢逐渐当作一种普通钢种来广泛使用。
新钢种的出现,不仅讲实用性,还要讲经济效益,否则就失去其实用价值,也失去推广的前提。锈蚀不仅给结构物带来损害,也给工务部门增加了繁重的管理、维护负担,同时周期性的再涂装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据铁道部有关部门统计,1984~1987年4年间,再涂装钢桥1260余孔、耗用优质涂料几千吨,耗资巨大。而耐候钢由于冶炼工序的增加,材质的一次性投资略高于同等级普通低合金钢。但从桥梁成品角度看,由于在工厂和现场减少了部件的表面处理和涂料,所以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都是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为此1993年7月日本一家锌化处理株式会社建筑材料事业部做了一项经济计算,真实地反映了耐候钢的经济效益。计算表明:经过40年的使用,普通钢+涂装的经费(3次反复涂装)已超过了耐候钢裸使用的2倍。可以看到耐候钢潜在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