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土角是深松铲的关键参数之一,其对深松铲的作业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模拟大田土壤环境的基础上,以箭形深松铲为对象,研究不同入土角对土壤硬度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垄形中心线位置,浅层(0~250mm)土壤的硬度变化受入土角影响较小,犁底层下部(250~300mm)土壤的硬度减小程度随入土角增大而提高;(2)入土角对土壤硬度变化及其分布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当入土角为23°时,土壤硬度变化系数大于入土角为18°与28°,深松铲对土壤的疏松效果最1佳;(3)采用surf函数及cubic插值算法对土壤硬度分布进行可视化,扰动区域土壤的疏松效果及硬度变化趋势与试验结果一致。本研究可以为优化深松铲结构参数、提高深松耕作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深松铲 (a)平面凿形(b)圆脊形(c)带打洞器深松铲(d)带翼深松铲(e)鸭掌铲(f)双翼铲 深松铲柱最常用的是矩形断面形,结构非常简单,入土部分前面加工成尖棱形,以减少阻力。由于深松铲侧面阻力一般很小,故这种铲柱强度是足够的。有的铲柱采用薄壳结构,重量较轻,但结构较复杂。
深松铲的松土过程 (a)土壤破裂面(b)连续破裂过程 三、深松铲的工作性能 1.深松铲的松土原理及影响因素深松铲应该做到松土范围适当,牵引阻力小。这与深松铲的型式、参数及土壤状况有密切关系。下面以平面凿形铲为例,说明深松铲的松土原理及影响其性能的因素。
深松铲是安装在深松机等机具上对土壤进行不翻动的深松作业部件,该部件作业是以疏松耕层底部土壤为目的的旱田耕地作业。该种作业有利于蓄水保墒,促进植物生长。但现在所使用的深松铲都是往前探出的单个铲尖,当一次深松到底部耕层、打破犁底层时,深松作业深度应在30~40cm,作业时一次所切的土垡很厚,深松铲受到的阻力很大,向上挤压土层的力也很大,容易在地表形成大的土块,造成隆起、跑墒等问题。为此,笔者开展了分层深松铲的研究,如图1,在一个深松铲柄上设计出上、下层铲尖。